恒强法师每日开示(10.9-10.15)
1.信言不美
谎言能骗人,往往是因为动听;真话听不进,往往是因为朴实。追求觉悟的学佛人在闻思中,更应当知道古人说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恒强
2.人话
原始佛教中,释迦佛首先是人,度化的对象通常是人,所以原始佛教立足人间,多说人话,少说神话与鬼话。但是随着佛教的鬼神化,正法日渐式微。为弘扬正法,近现代一些大德提出“人间佛教”,多说人话,少说神话与鬼话,希望借此回归原始佛教。――恒强
3.真实(一)
在原始佛教经律二藏中,对于释迦佛本人,经历的好事记载,经历的不好事也记载;度人成功的记载,度人不成功的也记载。原始佛教因为真实,所以可信。――恒强
4.真实(二)
在原始佛教的经律二藏中,关于原始僧团,僧团的如法事有记载,僧团的不如法事也有记载;解脱圣僧的言行有收录,染污凡僧的言行也有收录。原始佛教因为真实,所以可信。――恒强
5.真实(三)
在原始佛教中,解脱是立足于现实生活,面对这个世间的各种人事时,内心不再生起烦恼,而不是像外道一样一心寄望于死后逃离这个世界、去往另一个纯乐无苦的天堂。因为解脱是现实的,当下或此生就能体证的,所以是真实可信的。――恒强
6.真实(四)
在原始佛教中,无论是释迦佛本人,还是其阿罗汉弟子,都是有鲜明个性的。在这些个性中,有些阿罗汉还带有明显的习气。所有这些圣者,不同于后期经典中修饰、塑造出来的毫无瑕疵、完美无缺、十全十美、泯灭个性的“偶像”形象。原始佛教中的解脱圣者,既清净自在,又个性鲜明,所以真实可信。――恒强
7.真实(五)
在原始佛教中,释迦佛是人间的觉者,并非无人不度、无所不能,而是随缘度人、随缘弘化,说法45年后、世寿80岁时般涅槃。释迦佛与其阿罗汉弟子是实语者、法语者、律语者,不曾妄言要度尽一切众生。原始佛教的圣者依随顺因缘而解脱自在,不是依个人意愿来掌控一切,故是真实可信的。――恒强
恒强法师每日开示(10.16-10.22)
1.尊重
善于征战的将军连敌人都会尊重,更何况是自己的战友?辱骂自己战友的将军将会被敌军打败。修行到位的佛弟子连外道都会尊重,更何况是自己的佛友?辱骂自己佛友的佛弟子将会被烦恼打败。――恒强
2.法不入心
有些人经常诵经、持咒、念佛、禅修,也经常亲近法师听经闻法,这样学佛多年后,但是言语依旧尖酸刻薄、行为仍然粗暴无礼、内心还是争强好胜,说明法不入心。――恒强
3.如法禅修的验相(一)
长期如法禅修的验相之一,是身体越来越柔软轻快。如果因为禅修,导致身体局部在平时出现酸胀疼痛、活动受限,或者原本就存在的问题后来却越来越严重,说明禅修方法有问题。此时应当亲近善知识,及时矫正不当的禅修方法。――恒强
4.如法禅修的验相(二)
长期如法禅修的验相之二,是禅修中能善巧地克服昏沉,内心越来越清明。如果禅修中始终不能有效地克服昏沉,脑海中经常出现很多境像,而且容易被外境惊吓,说明一直以来的禅修用心方法不当,他应亲近善知识,及时矫正不当的用心方法。――恒强
5.如法禅修的验相(三)
长期如法禅修的验相之三,是内心享受独处带来的平静。如果禅修者不乐独处、不喜平静,依旧热衷于交往、谈笑,倾向于热闹、争论,说明他平日禅修只是枯坐而心不相应。此时他应亲近善知识,学习如何调伏自心。――恒强
6.如法禅修的验相(四)
长期如法禅修的验相之四,是内心越来越柔和,言行会表现出慈悲、宽容、大度。如果禅修者内心依然坚硬,说话做事表现出暴躁、无情、刻薄,说明闻思正见还没有确立,禅修更是不得其法。――恒强
恒强法师每日开示(10.23-10.29)
1.如法禅修的验相(五)
长期如法禅修的验相之五,是洞察力越来越强,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能产生种种胜解。如果禅修者思维反而变得迟钝,依然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说明止观一直没有实质的进展。――恒强
2.如法禅修的验相(六)
长期如法禅修的验相之六,是内心变得质直无伪,倾心于实语,厌离于妄语。如果禅修者仍然乐于妄语,陶醉于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给自己带来的虚荣,说明禅修者如法的知见还没有确立,发心也不清净,如此会障碍见法悟道。――恒强
3.改变自己
学佛首先是让自己从不良的串习中摆脱出来,从而影响别人。修行最大的成功是改变了自己,而不是改变了别人。――恒强
4.雪中送炭
木炭只有送给寒冷的人,才会被感恩;佛法只有送给需要的人,才会被珍惜。――恒强
5.病重
常人病不重时不看医生,平时对医生的保健养生当作耳边风,病情严重时却期望医生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凡夫苦不重时不亲近师父,平时对师父的日常教诫不放在心里,苦难深重时却
期望师父能改变因果、解除业障。――恒强
6.打扫
房间不经常打扫,将会积满灰尘;垃圾不及时清除,将会招致蟑螂老鼠。若人不经常禅修,将会落入串习;负面情绪不及时调整,将会招致身心苦恼。――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