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每个人的各种生活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孩子的很多好习惯,都是必须从小就可以开始教起来的。并且,如果错过了某一最佳的黄金时段,以后就有可能会失去矫正的机会。
目前,国外好像已经很流行“胎教”了,不管这“胎教”到底有多大的效果。不过,任何时间开始教孩子,都只有太迟,而不会太早。
对一般新生儿来说,某些习惯,其实孩子从出生的几个小时后,就可以开始教起来了。譬如既科学又有规律地安排他们吃饭(喂奶)、睡觉的时间。别每次都在他们哭闹时,就用喂奶来“安慰”他们。也别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用各种“抖动”的方式让他们安静下来。长此以往,他们会误以为只有哭了才有奶吃,只有闹了才能获得“抖动”的享受。
别看孩子才刚刚出生,其实他们的头脑已经很聪明了。一次次一次次的,慢慢的慢慢的,他们就会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靠哭闹的“威胁”是得不到任何“实惠”的。
我们不妨把孩子当做某种动物,把母亲当做驯兽师。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母亲也像驯兽师一样,只有在孩子们乖的时候才“奖励”他们,在“不听话”的时候就惩罚他们。所谓“惩罚”就是孩子在哭在闹的时候不去理他们(当然不包括尿了、饿了、困了的时候),只有在乖乖地笑着、睡着的时候才去抱他们、喂他们。
如果在抱着孩子的时候他们又哭了、闹了,那么就马上把他们放回床上去。这样反反复复地次数多了,宝宝也就慢慢地“理解”了父母的意思。尤其是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宝宝捧在怀里或者放在腿上抖动。一次两次还可以,这样的次数多了,宝宝就有了“经验”:只有在哭闹的时候才有抱、才有“抖动”的享受,那么他们以后就会尽可能地“寻找”可以哭闹的机会,来满足自己的“享受”欲望。孩子的很多坏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被父母们“教”出来的。
因为成人们除了一日三餐,一般情况下,晚间是很少进餐的。所以孩子也完全可以从小养成习惯,晚上尽量不喂奶。否则,孩子和母亲的睡眠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我们成人有时在半夜里也会有饿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睡着的缘故。没有睡着就会有能量在消耗,能量被消耗掉了才会有饿的感觉。小孩子也一样,只要一觉睡到天亮,就不会有半夜里肚子饿的情况出现。
大多数孩子从四、五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始喂米糊(用大米粉制成的浆糊)了。稍微再大一点,就可以跟着吃大人一样的东西。早一点吃与大人一样的东西,可以避免孩子长大以后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很多老师应该看到过,在小学和幼儿园的食堂里,经常有小朋友们把不配自己胃口的菜肴,整碗整碗的倒掉。不喜欢吃鱼、肉或不喜欢吃蔬菜的小朋友比比皆是。
这些都是从小就养成的坏习惯,必须尽快改掉。长此下去必将导致孩子所吸收的营养不均衡。小孩子吃东西不要有太多的忌讳,凡是大人可以吃的东西一般情况下,没有小孩子不能吃的。(当然不包括烟、酒及含有太多防腐剂、激素、含化学成分类的东西)。
大家一定看到过各种动物的表演吧。如山羊拉车、猴子翻跟斗、笨熊钻铁箍、海豹顶球、鹦鹉学舌等等。这些很普通,很一般的小动物们,它们是怎么学会某些难度很大的动作的呢?它们不但会“察言观色”,还会“理解”驯兽师的一举一动,看上去比一般的孩子还听话,还“懂事”。它们是怎么做到的?是怎么变“聪明”的?它们为什么会那么听驯兽师的话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动物也“贪婪”,动物也会被“诱惑”。
从驯兽师们驯兽的“窍门”来看,贪婪和被诱惑不仅仅是人类的弱点。之所以一群普通的动物会变成“表演艺术家”,驯兽师就是利用了它们贪婪和被诱惑的弱点。原来驯兽师在训练动物的时候,每完成一个完美的动作,就会奖励它们一些它们最喜欢的“美食”,以示对它们出色成绩的鼓励和表彰。相反,在它们做错动作或者失误的时候,也会用抽鞭子的方式来进行惩罚。久而久之,动物们就会和驯兽师“心灵相通”,直至完全对驯兽师的意思“心领神会”,熟练地完成它们的每一个动作。
动物可以通过“培训”的手段,让他们变得“聪明”起来,那么,最聪明的动物“智力”,也不可能与人类的智慧相比较。即使是婴儿,动物也不会比他们聪明,所以完全有理由一出生就可以开始教孩子。
在一个已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现代生活中,还有无数我们迄今为止,仍有谜一样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才几天、几个月、几年的新生命来说,整个世界都充满着谜,整个世界都是新奇的。所以要允许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尝试”。只要不触及生命危险的,都是值得允许和鼓励的范围。这样会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等孩子有点长大了,父母更要言传身教,做孩子们的榜样,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好习惯。在很多情况下,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当你在制止孩子错误行为的时候,态度不严肃,执行不坚决,结果孩子会误以为有些话只是说说而已,不照你们说的去做其实也不要紧。如果孩子一次次地以此类推的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以后他们就会把你的话当做“耳边风”,再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比方说某件事情,如果你说了一次、两次以后,孩子还是没有改正,并且你还是三次、四次地继续说。这样的事情孩子碰到的次数多了,他们就有了“经验”:“不按父母的话做,其实也无所谓”。那么,你以后就休想每句话能对孩子起到作用。既然你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说过一次就要严格执行,否则,次数说得越多就越无效。所以,某些关键的话,一定要一次性生效。
不管是对孩子的惩罚也好,奖励也好,父母必须做到言而有信。有的父母以为孩子终究是孩子,有些事情用不着太认真,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不是说“人小鬼大”吗?在某种情况下,孩子的理解力、分析能力和察言观色的水平并不比大人们差。有时他们假装不懂,只是恃机“报复”而已。既然你们可以言而无信,他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另外,父母双方千万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唱反调。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意见的不统一,这是孩子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管谁对谁错,反正有一方会站在他的立场上,所以,他就有理由可以不接受某一方的意见了,以后也就会有恃无恐了。
一般的孩子都会不分场合和时间,在看到新奇的东西时,就会一问到底,不问个水落石出就不肯罢休。有时,问得父母们也哑口无言,无以相对,尴尬无比。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千万不能生气,更不能胡乱应付了事。因为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万能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所以父母的答案就等于是真理。
如果你偶尔的几次“坑蒙拐骗”,虽然暂时蒙混过关了。但是经常敷衍了事,到时候一旦被孩子发现以后,从此,你在孩子心目中的身价和地位就会大打折扣,也许会一落千丈。不管你以后再作如何解释或补救,都将无济于事。
所以,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的言行举止就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一旦某日不经意间,触伤了孩子的心灵,你就得花数倍的精力去弥补,并且还未必能修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