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二周,在磨磨蹭蹭看了好久青春文学以后,我第一次将那本厚厚的《老吕逻辑》翻开,揭开了考研的序幕。
四十分钟以后,我开始被“前加非后去否”等等一些列口诀成功催眠,哈欠一个接一个,眼睛随着泛出了泪光。拿出手机看了几分钟后,又埋头开始看这一句句看起来是这么回事其实是另外一回事的“逻辑”。
是的没错,我决定考研了。
还记得刚进大一时我曾信誓旦旦地像家里人宣布:我绝对不考研!我给家里的推辞是自己学的专业更多的需要是实践,但其实在心里,我只是被刚上大学时那种学习力不从心的感觉吓坏了,毕竟高中时,在那个小地方我的成绩还算可圈可点。
而在这里,即使它不是一个特别出彩的大学,我依旧是排在队伍尾巴后面的小小一员。这样的挫败感,让我没有了继续学下去的勇气:万一很努力我还是很差劲怎么办?大学我就已经这么落后了研究生怎么办?我像一个鸵鸟,把头深深地埋进沙子里,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当做什么都不想要。
后来,我一点点重拾了信心。不是因为自己像电视剧里那样,一夜之间逆袭成为众人的焦点;也不是因为某一方面的特长被人所偏爱。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无论低头还是抬头都会隐没在人群中的普通一员,只不过开始长大了而已。
我对自己说:“你看,虽然你不再是圆心了,但作为无数条直径中的一员,你还是过得很好。”
于是我想,反正都是这样了,就好好地做自己就好。于是经过大一迷茫的一年,大二开始各种折腾。
我买了一套彩铅,在所有我不想听的课上用铅笔描描画画,在图书馆面对众多考研考雅思考注会的人面前画一些被称为“幼稚园小朋友”的画。
想要考中级口译,慌慌张张做了一些题过了笔试,却在口试阶段被贴上了红红的“不合格”。口试我准备了半个月,背了一些题,看了一些攻略,却在进入考场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操着一口流利地英语说:“please read your test number.”时,一颗心陡然跳到了胸口。一个人回学校的路上,我想,人生总有些经历是要交学费的,比如这次口试的350元毛爷爷。
有一段时间,我对PPT很着迷。千辛万苦升级了office2016,参加了一个网易云课程,关注了众多制作PPT的公众号。却在学习了一些基本地配色排版动画方案后,因为期末考试被搁置。这一搁置,就到了现在。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身边的人开始讨论大三的去向。我向来不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所以当身边大部分人告诉我要考研的时候,我当初生铁一样坚硬的决心开始动摇了。
可是考本专业要考数学啊,这可怎么办。
虽然高考数学还算可以,但它终究是我的心病。于是,考英语研究生成为了我在滔滔考研大军中不至于被淹死的救命稻草。
了解了一下考研英语之后,我又新添了门“小折腾”—日语。
因为要考二外,而日语比较简单,我添置了标准日本语,开始咿咿呀呀个不停。因为学日语,所以开始看日剧《深夜食堂》《料理仙姬》《孤独的美食家》。也是因为这些电视剧,在我重新决定自己想要考本专业研究生以后,我还是不想放弃日语。
然后加上一直心心念念的练字、读书、写文。我想做的事情足足有7件。
可是现在,要开始考研了,我只能选择放下。
对于考研,我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凡是有人问起:“已经大三了呀,打算在哪里工作的时候”,我统统恢复以坚定的目光:“考研”。
我不知道考研对于我这样三年来每年平均只有一个月时间在学习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能是近视的进一步加深,可能是许久不动脑的吃力,可能是孤军奋战的痛苦。
可不管是什么,我都坚定的想去做。 不再是盲目的“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再是“不想工作”推脱。我深知这四年自己到底收获了多少,还欠缺多少。我知道我还需要一些时间去学习,去思考。
所以啊,这些兴趣爱好都只能暂时放下。我知道一年半以后,铅笔不会跑,日语书不会走掉,已经买好的课程不会丢失,而且一颗已经成熟的心不会放弃。
我知道在大三下学期这个关口,每个人心里都已经清楚了自己轨迹。那就放心大胆地向前走吧,没有人是孤独的。
“尚未配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希望18个月以后的我们,是现在想象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