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尝试白天关闭朋友圈,虽然没有全天都关,在下午不想学习的时候还是打开了,但真正感觉到其实并没有错过什么重要的事情。可能正是应了某种效应,当你关注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生活里与它相关的事情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上午刚到学校关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就是“有一种孤独叫做’上不了微信’”。大意是说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微信了和作者的担忧。
出去接水的时候看到旁边教室的高中生们正在上课,当然又想到了自己的高中。可能是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备考的缘故,总会时不时想到高中生活。那个时候一上午一下午,甚至到深夜都可以集中精力听课做题,为什么现在心智更加成熟却不可以?甚至连1个小时专注做一件事情都办不到。不是看手机就是走神。
其实还不是因为没有目标。是啊,小学的时候知道要上中学,初中的时候知道要去高中,高一就知道要考大学。所以为什么我们高中毕业之后回想起来都是觉得做学生最幸福。因为不用你去考虑未来,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于是我想到,现在明明是有目标,却为什么仍然效率不高,或者迷茫?
还是拿高中来说,周考月考各种联考,在连续不断的考试中,我们做的每套题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检测,这个知识点是否掌握,为什么这个题又做错?从大学开始,考试骤然减少只有期末考,而且60分万岁的低要求让我们专注力突然放松,以至于临阵磨枪屡试不爽。
对自己的要求变低,大脑和整个人的精神会直接受到影响,那根紧绷的弦在大学四年越来越松。而我,又多松了两年研究生的时间。导致现在连一上午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真是可悲。
可没有高考,没有老师,我们就不能专注了吗?显然并不是,不然那么多优秀成功的人是怎么产生的?很多鸡汤都提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其实这就是在高考之后对自己高要求的表现。你想做的事情有很多,可一时半会并不会有一张试卷来检测你的付出,所以你做一天五天感觉没有收获,就放弃了。殊不知你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和执行者。
写到这里脑子里闪现出一句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进入大学和社会,没有人再去鞭策你,人开始变得迷茫似乎是通病。也有一类鸡汤说迷茫是因为功利心太强,自己付出的一丁点努力就想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现在想想这种人应该是没有理解“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含义吧,当然我也是这种人里的一个。否则在备战韩语考试的这段时间里,也不会拿因为考试所以要吃零食来犒劳自己这种想法,导致之前累成狗的坚持运动的减肥效果全部白费。这两天考完试之后又要重新开始,把备战考试的这段时间涨的体重减下去。
重新说到目标。我想瘦到两位数,可好像不是两位数也活了这么多年。我想学好韩语,可好像那么多人不学韩语也过的很好。我想进企业,可当老师的朋友们似乎过的也挺好。所以我迷茫啊,焦虑啊。总是给自己找后路又有一颗不甘的心,不迷茫不焦虑才是不科学的吧。这两天科比退役的消息刷满屏,他的那句话也被视为励志金句:“总有人会赢,为什么不能是我?”所以他才能看到每天凌晨4点的洛杉矶的样子。
越是长大越是畏手畏脚,得到的多了害怕失去的也就多了。可反过来想,当你认真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时,哪怕真的失去了一些什么,你同时不是也得到了吗?比如失去了第一时间知道朋友们发生的新鲜事的机会,但你收获了自己一直想学的某种技能或知识。而失去的和获得的相比,显然获得的更有意义。如果这样来说的话,我们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失去的终究不是属于你的,而获得的才是更宝贵的。不去做怎么知道?还以为你第一时间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就可以证明你在朋友们之间的地位,其实当你成功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人记得你。
有了目标然后就是执行。人总是利己的,喜欢做不费劲的事情,可简单模式的事情做多了你的战斗力就会停止甚至倒退。就和打游戏一样,当你把困难模式通关之后就会觉得一般模式太小儿科。而如果你一直在一般模式里玩,心里始终会害怕困难模式。
进入社会,没有人再去像高中班主任一样时刻提溜着你,带着你走最捷径失误最少的那条路,都只能靠自己。付出白费了也好,累成狗也好,这些都是我们这一生马拉松行程里休息的站点。因为这些,我们才能继续往目标前进,而当实现目标时,能记住的也是这些付出的日子,而舒适一帆风顺的日子因为太普通而变得没有意义。试想等以后,别人问起你为什么会成功时,如果你说我什么苦也没吃,就这样成功了,那你的故事一句话就结束了。与其这样,我更希望是这样一幅画面:春日午后,一杯茶,说起以前那个努力的自己,无悔且欣慰。
没有硬性指标就习惯了给自己找借口,这也是我自己变的越来越平庸和不自信的原因。一件事情上,不要差不多,要做就做到自己最大努力。包括这次考试、接下来的减肥和即将开始的找工作。与其混混沌沌各种事情搅在一起,不如从一件事情开始做到极致。就像高三时死磕数学,到最后立体几何成了最爱和最不害怕的题型。
一个人来到学校,想着两天之后的韩语考试,想着每次晚饭时间来阅览室争分夺秒学习的高中生们,我忽然就想通了这些让我纠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