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杨绛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以妻子这个见证人的身份记录钱老写书的背景和种种,生出了想看《围城》的念头,又因为书皮实在古典又精美,赶紧买回来读一读。从第二页开始就被故事吸引的舍不得停下来。作者太善用比喻和想象了,让你陷入他创造的环境中,好像他写风,你就能感到背后有风吹过;他写夜,四周就突然暗下来, 带着月亮和星光。而对角色性格精细的描写,就像是拿着显微镜,刨开皮肉,细致的观察人物的骨骼,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抠抠索索不舍得把全部旅费拿出来充公的李先生,悄悄的出门买了山薯,脸贴着墙壁挺在街角着急的啃食 ,生怕给人撞见他吃独食的样子。形态各异的人物精致的刻画,生动的好像这个人就活生生的站在你面前,再加上钱老风趣幽默的文字,真是又好笑又可气。
陷在围城里的人想要出去,围城外面的人又着急着挤进来,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永远是一片风光景象,走进瞧却不过是断壁残垣。这个世界太多彩了,每个人都是那么独特。有光彩的一面,也有悄摸着上不了台面的一面,不至于说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但各人似乎都有些想要藏起来的秘密,正如鸿渐的德国留洋博士身份,又哪里敢说是买来的呢?再小心翼翼藏着,也盖不住怕被戳破时的脸红害羞,全身充血和心虚不安。
那些人性中挡住视线的暗角,似乎不可避免的会在“全身像“中显出来,并非人人要完美无缺,但做到不讨人厌也可以。有趣,人世间的众生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