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是离婚的高潮时期,像我一个很少关注娱乐圈的人都听闻了各种离婚的声音。我个人一直着眼于探求特殊人群的背后的诸多问题,当然,离婚人群也不例外。
我个人一直所持的观点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身心造成的影响,并不来源于离异这件事情本身,而是父母个体对孩子的影响。KY在最新的文章中指出,离异家庭带给孩子的三点不利因素:
1.家庭经济地位的下降;
2.父母间的长期冲突;
3.抚养者自身陷入困境;
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离异家庭并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反而会激励孩子关注自身成长。
1.离异导致父母冲突的消解;
2.抚养者的支持和关怀;
的确,如果在离婚这件事情上能和孩子进行真诚、充分的沟通,就像“爸爸妈妈现在不在一起生活了,但是我们都爱着你,都会经常来看你”,倘若大部分的离异家庭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对后代的影响会小很多。尽管离异的夫妻双方之后也许会各自组建自己的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会有所降低,但是若能在离异之后,依然充分履行作为父母的责任,给予原本就该有的关爱,那对孩子的伤害会很大程度上的降低。
相比之下,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家庭,而是社会的舆论压力和刻板印象。
就像KY访谈中记录的那样:
9岁的时候,爸妈离婚了。他们刚离婚那会儿,有次放学我爸去接我,让我自己在外面等着,他单独和老师聊,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聊的,老师出来就抱了我一下,好像带着一点可怜。那一瞬间我挺不舒服的。
我学习一直挺好的,但自从那天后,老师经常把我叫过去,问我最近学习状态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可能真的是我太敏感吧,就好像爸妈离婚了,我学习成绩下滑才是正常的。到中学的时候,我就没再和老师同学说过家里的事。
其实爸妈离异本身对我没那么大影响。反倒是周围人一听你单亲、你离异家庭,态度经常就微妙了。这是我不愿意和人聊这些的主要原因。我不想让谁可怜我,那样很没有意思。
——Joyce,女,24岁,学生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很早的时候老师就和我们谈论过“应当如何正确对待残疾人”,得出的结论是:你不要一直盯着别人看,哪怕你的目光是善意的、怜悯的,也不需要经常刻意地提供你所谓的帮助。因为人家也许并不需要你可怜,他们渴望的只是平等,只是希望你能把他们当成正常人,当成普通人,当成你的同学一样看待而已。
其实对待特殊群体和少数群体,诸如我之前写过的同性恋群体、精神病患者,哪怕妇女、儿童,有时候默许的尊重也许比刻意的帮助更能让人接受些。因为那种突然转变的目光,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像个正常人。
就像在很多年以前,我和母亲说,我不喜欢那种作为一个教师子女的感觉,就像被别人当成大熊猫在看的那种感觉。母亲完全没能理解我的意思,还把我的话复制了好多份讲给了各个老师听……当时觉得挺丢人的。也许是自己天生自尊心强吧,我也相信,那些老师也不会懂当时一个初中生内心为什么会有这样莫名其妙的想法。
我的这个例子就和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上有着类似的情况:不想被特殊对待。但事实上,这还没有结束,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婚恋市场上也会有天然的弱势,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因为自己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另一方家长就会觉得这个孩子身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吗?有些是有;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吗?有些是有。那为什么所谓的心里问题就一定要和离婚这件事情要扯上关系?
我不否认确实有很多孩子受离婚的影响非常大。但事实上,这种强行将两者扯上关系的刻板印象是很不尊重个体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通过是否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而对Ta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我由衷地希望那些离婚后的父母能对他们的孩子尽到最起码的责任,至于我们这些路人,最重要的不是给予他们不想要的关爱,而是能保持冷静,保持客观,做到最起码的尊重。而这,才是最大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