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最后一章最后一句: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也就是说不能分辨人的言语,是没能知道人的。反过来说,通过了解言语,我们是可以去知人的。下面以《论语》中的言论来看孔门弟子的性格为例,讲讲如何知言而知人。
一、颜回 灵性才子
1、刚性。《论语》雍也第六篇第十一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呀!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可见颜回虽然处在艰难困苦之中仍然能遵守孔子的“贫而乐道”的教诲,有坚强的毅力。《论语》雍也第六篇第七章,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回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孔子难得以“仁”来赞许人,包括他自己在内,但是他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对比其他人,“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因此,孔子将颜回引为同道,他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由此可见,颜回对自己认同的孔子大道是矢志不移的,有非常的坚定信念和执行的坚强毅力,足见其刚性。
2、内向。颜回有着过人的天资,却不善于表现,寡于言辞,给人的印象有点愚钝。《论语》为政第二篇第九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他对颜回的初步印象是自己说了一整天,颜回从不提问题或反对意见,好像笨笨的。但私下发现颜回去后对自己的话,也能理解发挥,只是不喜欢聪明外露罢了。这点说明颜回很内秀,勤思考,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
3、感性。颜回十三岁时,入孔子之门,六年后有成。他不仅天资极为聪慧,又虚心好学,较早地感悟体认到孔子学说的博大精深,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论语》子罕第九篇第十一章,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他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仰望越觉得高明,越钻研越觉得深奥。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颜回在德行方面备受孔子赞扬,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第一。德行主要表现在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来文明礼貌、道德修养。由此可见,颜回是很感性的仁德之人。
4、抽象。颜回聪明有智慧,学习也努力勤奋。孔子认为他是学生中最为好学的。颜回的学业进步很快,正如孔子感叹所说,我见到他不停进步,没见他停止下来过。《论语》公冶长第五篇第九章,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孔子与子贡交谈,问他与颜回相比如何?子贡以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著称,是孔门中学问和政事都很优秀的人才,他却坦率地承让自己比不上颜回,高度赞扬颜回能闻一知十,而自己不过是闻一知二,差距大着呢。颜回对孔子所说的几乎没有不明白,可见理解力领悟力穿透力超强,也就没那么多问题要问老师。由此可见颜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强。
由上可见颜回是个刚性、内向、感性、抽象的人,按照性格罗盘的天性类型分类,颜回是执行型才子,即灵性才子。
二、端木赐 魄力指挥家
1、抽象。端木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孔子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见于《论语》的,以他为最多,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子贡口才很好,善于雄辩,曾灵活地运用《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孔子认为子贡的回答十分贴切,故而称赞子贡“始可与言《诗》已矣”。而且说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认为他对该诗的理解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子贡善用诗经语言,能联系实际灵活应用,被列为言语科之优异者。可见子贡具有很强由此及彼的抽象思维。
2、理性。子贡有济世之才,办事通达,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有一年齐欲伐鲁,鲁国有倾覆之危,孔子派他出使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通过前前后后十几年的一系列外交活动,达到了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局势,充分展示他非凡的聪明才智,可以说没有他,春秋的历史要改写。他还善于经商,曾经货殖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门弟子中首富。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子贡被尊为儒商鼻祖,儒商的财神爷。可见子贡是足智多谋的,是理性的。
3、外向。子贡曾任鲁、卫两国之相,是春秋末期有名的外交家,善于言辞,思想活跃,善于与人交往。说明子贡性格是外向的。
4、刚性。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也是最长的。可见子贡的确非同寻常。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其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他的名声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子。当时鲁国的大夫叔孙武叔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他听到后,坚决地予以辩止,忠实维护孔子的声望和地位。司马迁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坚定不移大力推动的缘故。孔子死后,他与同窗弟子一起为孔子服丧三年,他又独自守墓三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也可见子贡性格中正直坚定的刚性。
由上可见,子贡性格是刚性、外向、理性、抽象的,按照性格罗盘天性类型,子贡属于领导型谋略家,即魄力指挥家。
三、仲由社会活动家
1、感性。仲由,字子路,因他曾做过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论语》中提及四十一次。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事亲至孝。他自己饮水食野菜,而为了父母到百里之外去背米,以尽其炊。当他长大而渐渐富裕后,父母已经去世,他曾经感伤道:“悲伤啊!贫困,父母在世时无以为养,去世时又无以为礼。”他生性豪爽粗犷,为人耿直,守信,有勇力才艺。他喜欢听闻自己的过错,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说明他对人很敏感,讲诚信,是个感性的人。
2、具象。《论语》先进第一篇第二十四章,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孔子评价他是可以做具体事务的具臣。孔子对子路在政事方面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具体的军政大事。仲由做过鲁国的季氏宰,深受季氏的信任;跟随孔子周游到卫国,又在卫国大夫孔悝的手下做邑宰,与民兴修水利,三年后,孔子过其境内,对他的治理称赞个不停。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之一,政事科高材生。子路不象颜回、子贡有高抽象性,但在具体事务上做得很好。
3、外向。仲由经常有话直说,有高兴或不高兴不会藏着,经常直言不讳地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论语》雍也第六篇第二十八章: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说的是孔子有一天去见品行不端的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弄得孔夫子只好对天发誓,说自己没做错什么。
4、刚性。仲由一生忠于孔子,是孔子最亲近、最著名的弟子之一。《论语》公冶长第五篇第七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又说,仲由只是好勇过他,缺乏谋略,不够理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子路是孔子忠实的坚强护卫者。他在仕鲁期间,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的合作者和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孔子晚年从卫国返回鲁国时,子路被卫国大夫孔文子留下做邑宰。孔文子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孔文子的儿子孔悝,以政事著称。他六十三岁时,卫国发生了宫廷政变,孔文子的妻子孔姬是前太子蒯聩的姐姐,当时卫国的国君卫出公是蒯聩的儿子,蒯聩想要争取君位。孔姬协助蒯聩劫持了孔悝,强迫他歃血为盟,辅佐蒯聩夺取君位,整个卫国政局乱成一团。子路听说后,却不回避,以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竟不顾个人生死安危,勇敢前去援救孔悝。在和敌方搏斗时冠缨被击断,他想起孔子关于“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危险之中还不忘具体细节,在重新结好缨带时,却惨被敌方砍成肉酱。这里也可见子路性格是刚性的。
由上可见仲由的性格是外向、感性、具象、刚性的,按照性格罗盘天性类型分类,仲由属于领导型交际家,是社会活动家。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言论,自己说的或者他人说的,辨别分清其中真实可靠的部分,就可以较好地了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