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唯一保持下来的爱好,那就是看书,自然对于书店,那肯定是毫无抵抗力。昨天回家路过一家书店,于是闲暇之余,今天就去看了看。
一进门,看到的就是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各种习题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曹文轩的小学作文范本还是那么受欢迎,"五年模拟三年高考"还是在最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只是我们不在是曾经的那个我们。而翻阅着熟悉的书籍,却想起来了曾经每场努力的考试都觉得不负曾经。
从小到大,我不是学霸,也算不上学渣,勉勉强强,那么多年,不上不下的就过了。看似平淡无奇,但是背后也有只有自己知道的酸甜苦辣。
小学六年,爱贪玩,偶尔能考个前几,只是因为同学开了一段时间小差,让我体验了一下优等生滋味,过了也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小升初在私立学校的那场考试,凌晨五点就起来背词语,还要坐一个多小时公交,对于每次坐完车都会迷糊一天的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为了上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初中,这点事好像也能扛,清楚的记得考试完因为看错一个数据数学错了一题,考了92,语文87,差一分,好像与这个学校无缘,最终再姐姐劝说下。妈妈偷偷交了择校费,就这样,进了一所私立中学。
三点一线,不是高中,大学,而是初中,没啥人谈恋爱,个个都是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等宿管阿姨开门,晚上被窝里台灯可以亮到一两点,因为所有优质的学生都盯着每学期的年级排名,决定高中生活去向。初中三年应该是最充实的三年,不谈恋爱的好学生。永远记得中考前真的能够把曾经所有的试卷拿出来重新做一遍,所有的错题重新解答一次,所以中考没有太多后悔和遗憾。
阴差阳错的以600多分的中考成绩留在了初中母校,那时候好像初中所有没干的"坏事"高中都"凑齐了",还记得开学的时候,班主任老杨说,你们要是能保证三年以后还是进来的这个分数,你大学差不到哪里去,那时候还自信满满的说,要去中山大学,要去学旅游管理,甚至还玩了很多贴吧,找了很多中山大学的忠实铁粉,只希望一路有伴。虽然最后只是去参观了一下。不过那些年还是给了很多鼓励。
只不过事与愿违,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可能那么听话,刷剧,看小说,看杂志,不让干啥,那就偏要干啥的"不听话的孩子",结果也可想而知。高三一开学,莫名其妙的厌学,各种"高考的高原反应"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每次模拟考直线下降,就连最擅长的数学都能考出"49"的历史记录,后来是姐姐带我各种放松,开导我,在考前两个月才找回状态,开始从A背单词,不奢求分数多高,只求不留遗憾的高考。还记得没进入高三,我问学姐,高三是什么样的,她回答的是,你去经历就知道了,是一段珍贵的经历。确实,高考对我而言,重要的不是高考,而是整个高考自己的成长,是一种改变。高考前,哥哥还叫我买瓶红牛压压惊,我还真的照做了。看完语文就适应了,不过是一场考试,最后一场英语,考完出来自己哭了,因为魔鬼般的高三结束了,高考结束了,上天很眷顾。真的是蒙的都会,猜的都对了,英语达到班平均,想都没想过。就这样,高中告一段落。
大学比较特殊,从高中那个爱学习的"好学生"变成了经常缺课的差生,因为专业不是最想学的,所以不希望大学混日子。选择了另外的方式,做兼职,参加活动,创业,哪里热闹,哪里就有我,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说的就是我了。每每考试都是临时抱佛脚,所以室友说,"唐总,你这种连作弊都不会,还是算了吧!"不过也感谢室友在每次考前给我划重点,划必考题,每每想起,都是一种难忘的经历。
时过境迁,生活中也有很多次的"考试",当你真正用心去享受过程,好像结果也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希望每次考试我们都能不留遗憾,结束能够给生活一个微笑,因为我尽力了。
既然不会"作弊"那就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