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终于大结局。
这是一部倒霉的大剧——从筹拍至今,历经了疑似抄袭,无端延播,高开低走种种厄运。
仅仅前两集,就被骂节奏慢、造型俗,周迅的脸还僵到令人不敢直视……
时机也很尴尬:恰逢怼天怼地的“爽剧”《延禧攻略》正火,历史背景重合、人物设定迥异的《如懿传》慢吞吞地开播,令人直呼“赶客”。
一句话——
人家是烂尾,它是烂头。
——如今大结局播完,知乎网友评论:
这神一样的结局,愣是把屎一样的剧情升华了。
但,这话,表妹只同意前半句。
我们都很清楚:真正屎一样的剧情,是再神的结局都不可能拯救的。
今天,表妹就想跟大家聊一聊:
《如懿传》的总体质量究竟如何?
为何主角如懿会被称为“境界超越甄嬛”的女性角色?
被称神的大结局又好在哪里?
实话实话,《如懿传》让大家不满的点很明显:
节奏慢,宫斗手法单一且残忍(各种害孩子),女主战斗力太弱。
虽然表妹也感觉到全剧是渐入佳境,但咱们讲道理:
前面就真的没法拍得更好看吗?凭什么让观众看到第三集甚至第十集、第二十集才觉得好看?
一句话:前期剧情缺乏吸引力,是无可争辩的不足。
但,《如懿传》的慢节奏,又不是心机式的注水。
它在慢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铺垫与细节。
有些细节是为了暗中呼应剧情。
比如如懿封后,背景是一幅巨大的画,上面绘着两只白孔雀。
为什么是白孔雀?
表妹以为,这白孔雀有三层含义:
1、白孔雀的纯白象征纯粹、高洁。
2、孔雀曾相传是一夫一妻制(事实不是),这象征如懿内心对忠贞爱情的向往。
3、孔雀终究是凡鸟,不是凤凰,也暗示如懿最终命运。
有些细节是对真实质感的添砖加瓦。
比如日常修缮宫宇时,背景中不易被发觉的屋顶上,有两个清扫的小太监。
这两个小太监有什么具体作用么?
没。
就为了让观众更进一步沉浸在环境的真实里——如果你能发现的话。
有些细节,则是与《甄嬛传》隔空对话,形成一个清宫戏闭环。
比如《甄嬛传》真爱粉津津乐道的——
曾经眉姐姐做的最好的藕粉桂花糖糕,成了如今甄嬛最爱吃的点心。
上一届宫斗冠军如今坐在太后位子上时,是否也会时时想起昔日故人的模样?
图片来源:知乎网友Filippo
种种看似无心实则用心的细节笔墨,赋予了《如懿传》不同于一般宫斗戏的故事根基。
即使面对一段虚构的历史,它的创作态度,也是认真的。
当然,这年头,认真不是收视率的考核标准。
爽才是。
尤其相比同期开播、被称为“《如懿传》克星”的《延禧攻略》,《如懿传》的剧情,实在是太不爽,甚至压抑了。
看看隔壁魏璎珞——挡我者拖出去,惹我的遭雷劈。
好人都爱她,坏人都怕她。魏姐一出手,大清抖三抖。
但,魏璎珞是真的“几乎没有什么对手”吗?
或许只是因为,《延禧攻略》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女主设置对手。
而《如懿传》呢?
她的“压抑”与“不爽”,也与它更加现实的设定有关。
她不够警觉:情敌送了个避孕手环,戴了十几年都没发现。
医学知识也很匮乏,竟然还要太医点破!太丢人了!
她不够幸运:堂堂大女主,皇上亲封的继后,生个儿子竟然没别人的聪明!
还被别人利用来害亲娘……
她甚至不够迷人、不够“魅惑”:
否则深爱的皇上为何没有一直迷恋她??!
还为了别的女人打她?!!!
这些设定,是不是太丧?
也对。
但它为什么要丧?
或许是因为,它不想粉饰现实。
若论女主的塑造,表妹想说:如懿这个人物,比《甄嬛传》里的甄嬛更有意义。
更不用提《延禧攻略》的魏璎珞。
想想看,要有魏璎珞那样的际遇,你,必须是物理、医学、气象、手工、化学、表演、魔术等等全科天才,同时拥有超级好运。
——换句话说,别做梦了。
历史上的令妃,49岁去世,也没享福太久。是10年生6胎生得太拼命,还是如野史所说“被毒死”?我们都不得而知。
但延禧的处理很简单:
只报喜,不报忧。没有喜,就编出喜。
这本没错——看剧嘛,图个痛快。
但痛快完,转身回头看看真实人生,发觉暴脾气常有、逆天好运却不常有时,会不会突然觉得失落?
你不可能永远留在那个开挂的世界,不再出来。
而《如懿》好就好在,它逼迫着人物常常走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在左右为难的挣扎中,显露出清宫里上至皇上,下至婢女扭曲的尊严感。
只有如懿是个正常人。
如懿最让观众大呼“虐心”的,就是她“战斗力”太弱。
但,始终不愿参与宫斗的如懿,真的只是包子吗?
越看到最后,表妹越觉得:
如懿,才是清宫剧中,一个真正具有反叛精神的女主角。
甄嬛固然聪颖,但她说到底,仍是在利用规则,最终也成为了宫斗中的一份子;而如懿,她是真的不在乎。
她得知皇上因为怀疑自己和侍卫有染,将其变为太监来羞辱她,怔怔地说:
我全然明白皇上这样做的用意,可我想不明白……他居然真的这么做了。
好友海兰为保她处死侍卫,她对海兰说:
我知道你这么做是为了我,可你不该这么做。
——仔细品味这两句话,你就会发现:如懿并不是迟钝,更不是软弱。
所有宫廷生活中的“潜规则”她都知道,所有宫墙下的“见不得人”她都有数,她只是从不屑步入那肮脏的深渊。
接近尾声时,太后甄嬛对皇上感叹如懿:
哀家活了这一辈子
看尽了前朝后宫的明争暗斗 波诡云谲
可在如懿这里
恩宠也好,权势也好,后位也好
她都没放在眼里
唯将情分尽到底
作为曾被狠狠伤害、从此逆袭成为赢家的甄嬛,她应当深知:
在这深宫之中,比起权力、地位、财富、子嗣……
爱与尊重,才是最高贵、也最奢侈的追求。
而如懿,不但敢于追求这份奢侈,更敢于摒弃其余所有庸俗的标准。
自始至终,她在意的,只有情分。她想交手的,只有皇上。
——那个曾经和她恩爱两不疑、却在走入围城后渐行渐远的唯一。
在皇上面前,她从不曲意逢迎,反而不卑不亢,言辞犀利。
您只爱惜你自己
说到底,如懿的悲剧,是爱情悲剧,也是人生悲剧。
因为她希望与皇上,站在完全一样的高度。
皇上曾对如懿说:“我给你全天下女人都最想要的后位,你还不满意?你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是啊。后位是你的,恩爱也可以是你的——而你需要做的,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能做到吗?放眼宫斗剧中的所有女性角色,几乎都可以做到。
——直到今天,在上流社会、富贵人家、甚至娱乐圈中,所谓“当大房、识大体”的女人,还处处可见。
但如懿偏不。
她就是要让你知道:我要信我愿意信的,绝不忍我不能忍的。
接受采访时,饰演太后甄嬛的邬君梅说:
太后和如懿可能的共通点是
我们都有过自己的初心
不同的点
我觉得是如懿比我更执着
这种“执着”,就是如懿这个角色的灵魂。
回看从第一集就开始念叨、象征如懿与乾隆恩爱缘起的那出戏——墙头马上。
《裴少俊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代表作,来源于白居易的诗《井底引银瓶》: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向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这出戏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李千金与裴少俊一见倾心,与他私下结为夫妻,并生了子女。
而裴少俊怕被家人知道,将李千金和孩子藏在自己花园之中,一藏就是七年。
被发现后,李千金被视作“娟妓”,被赶出裴府。最终裴少俊进士及第,她才在儿女哭求中被接回了裴家……
守得云开见月明,好一个圆满结局。
但。
这个“圆满结局”,不也是对整个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极致讽刺——一个女人,她的名分,竟需靠子女才能争取得到。
这个“圆满结局”,不就是旧社会给女性编造出的爱情骗局:
无论裴少俊墙头马上,还是崔莺莺待月西厢。所有远走私奔的热情,最终比不过举案齐眉的规矩。
《如懿传》的难得,则是它的不随从。
它解密的,不是宫斗的精彩,而是散场的疲惫;它着力的,不是情情爱爱的浪漫,而是罗曼蒂克的消亡。
所以导演汪俊说:
《如懿传》更像一首挽歌
对封建的这种帝王式婚姻的控诉
最后,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如懿传》的结局,到底有多神?
表妹不想剧透。
表妹只想说:它并没有什么神转折,也没有什么细思恐极。它有的,只是水到渠成的合理,与看似平淡、实则勇敢的坚持。
当我们称赞《如懿传》结局时,我们称赞的,其实是全剧的立意:
不屑抢夺逢迎,唯念平等与爱。
当然,表妹也必须承认,《如懿传》距离一流的古装戏,仍有不小距离。
三流的古装戏,讲的是人物的传奇,小人物如何成底层逆袭,战天斗地,最终修炼成天皇天后。
二流的古装戏,讲的是传奇的幻灭,在一个处处臭恶的体制,你的平等和爱,不过是无价值的徒劳,所有被它裹挟的人,无论主动被动,悲剧结局早已写定。
而一流的古装剧,一定是对历史和人的双重尊重。它透过历史,寻找照见现实,照见当下的途径;同时,它的人物也不是某种价值观的图解,他呈现的是价值观之上更宽阔,深沉的命运观。
这三者的典型代表:
一是《延禧攻略》,一是《如懿传》,一是我们之前安利了无数次的《大秦帝国》《大明王朝》等。
(其他更不入流的就不谈了)
黑色幽默的是。
第一流因为政策和收视率原因,如今近乎绝迹。
第二流因为收视率原因,正危在旦夕。
第三流是不是狂奔在路上,表妹不得而知。
但表妹敢说——
当市场上目之所及的都是第三种,那,一定也是国产古装戏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