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看到的一篇链接中的文章放在这里:
https://www.jianshu.com/p/4c1990c96db0
这两天不知为何总是能看到"教育部大力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的消息(不提意识形态化宣传手段的"教改"是否能够真正得以推行;不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生常谈;不提表面看似错综复杂、核心却简单明了的全然产业化与利润化的"教育"领域;最为令人扼腕与无奈的,恐怕还是众多无助的中国父母与家庭的"无奈的推动行为"——这个超级庞大的群体,真是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的论述。无论如何,以所谓爱的名义对天性与人性的扼杀与压制,不管其理由与动机多么无可奈何,其行为本质则只是无可掩盖的"扼杀"二字而已),再结合自己之前曾看到在图书大厦内经营的某"教育"机构打出的骇人宣传语:"我们不接受自甘平凡的孩子!" 的感受,当看到这篇链接中的文章时,实在是感触颇深。
想起自己从大学时期就非常喜欢的一个哈佛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公正》(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该课程的教授桑德尔先生在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上,都对逃避论(个人认为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理解为"对个体之于社会改良、之于人性与良善的真正意义上的积极升华的极度淡化与漠视——故而认为对于无法改变、无力改变或是暂时无从改变的客观存在,即便其存在着明显的人性之恶、道德沦丧与制度之殇,也没有去思考的必要,因为个体的渺小与之相比全然不足一提"的一种价值取向)的回应: "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逃避地生活在这些问题与道德抉择之中,因此对它们永不停歇的思考与讨论,本身就才是有意义的事情,而逃避论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讲授哲学的桑德尔,同样也是一位所谓科班出身的经济学者,但与如今泛滥成灾的对过度经济化、商业化价值倾向的鼓吹不同的是,桑德尔本人提到了一个值得认清与思考的问题与现状:经济学作为一种纯工具化、数字化的存在,最初却是由古典的人文哲学与道德之中得以诞生发展的,因此任何对经济学及其衍生出的客观现象的观察、思考与讨论,都离不开对人性与道德的关注;而如今的经济学似乎愈发变异为如一个暴力、自负倾向严重的孩子般的存在,过度的经济学化与道德人性之间的纠葛与矛盾,不可避免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
对于永远会发生在人类群体中的教育情况,恐怕也是这些我们从根本上无法回避的道德抉择问题之一。而说到链接中的内容本身,如同诸多客观存在一样,所谓的"精英教育"一词本身,或许并不是诸多扭曲化现象的来源;如同过度的经济化很可能会导致道德的沦丧、过度的电子化亦可能会导致生活的肢解,过度的精英化同样可以导致精神的混乱。"精英"一词,似乎总是被习惯性地解读为一种刻意的、人为的、垂直的、非自然的等级划分(而实际体现出的情况,更是有过之无不及);而永远不是基于自然平面上的、非人为化的、无刻意歧视化的、纯物理意义上的高低不同——前者往往有着想要踩在自己"看不起的平凡人"身上登高望远的强烈冲动,后者静静看着那些高低不同的客观存在中蕴藏的相同的平和良善与积极。
很同意文章作者提到的,目前的所谓精英教育(无论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框架如何)对人性与灵魂的真正意义上的塑造的极度缺失。当白热化的"证书竞赛"与所谓"能力竞赛"向着一个可以达到甚至超出了军备竞赛化程度的方向愈发失控与疯狂之时,看似光鲜活力的外皮下蕴藏着的却是一颗颗机器般的、发动机化的"心灵"——坐享物质亿万、坐拥技能千百、坐看风云变幻,却唯独容不下一颗良善、温暖与同理之心,这恐怕才是扭曲了的"精英"教育的最为虚伪、荒唐、畸形与可怖之处。
"精英教育"本身追求所谓的"优秀"与"高纬",如同一个精于武艺而又血气方刚的武者;但其严重匮乏的,却是"为集人性之精华,以透良善之英气"的真正意义上的升华与自然意义上的成熟——缺失了武德的"武者"或可因成为冷血般的顶级佣兵与杀手而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真正的武术家却因看到生命与灵魂的那份鲜活与自然,而渗透出与表面身份看似不符的良善之心、同理之情。
灵魂的真实,就这样大写于永远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