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喜欢听对自己有利的好话、鼓励的话,不喜欢听对自己不好的、批评的话。
孩子也是一个人,这个道理对他们而言,更加管用。
那么怎么才能运用好这个道理,个人做如下思考:
屡屡鼓励让孩子越变越好,频频批评让孩子越变越糟。
做过父母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做好了一件事,你表扬他,他会非常高兴。下次做同样的事时,他更加积极主动,表现得更好。
没有一个人在付出了一番努力和辛苦后,希望得到不好的结果。
种下一棵果树,都希望能吃到果子。
如果在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那就很开心。下次必将更加努力来种树。
如果到了收获季,树上没结一个果子,那就很受打击。下次可能就不考虑种树了。
而人在种第一棵果树时,由于经验不丰富等原因,结果可能并不如意。
这时候,如果旁边再有人热嘲冷讽来一句批评的话,比如“你就不适合种树”,种树的人可能就会恼羞成怒、把种树这事就放弃了。
反之,在这时候,如果旁边有人说句鼓励的话,比如“这次种不好不要紧,下次一定能成功”,种树的人就会心感安慰,下次会继续努力。
一正一反,结果大不相同。
孩子年纪小,做很多事情,都是像种树这样第一次做。第一次做,未必能做好,这时候父母不应该说打击孩子信心的话,这样很容易就让孩子放弃。
而应该多多鼓励孩子,说一些像“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没有事情做第一次就做好的,下次继续努力就好”这样的话,孩子即使这次没有做成功,有了爸妈的鼓励,下次还会继续努力,争取成功。
这才是孩子成长的正确方式:第一次做事情未必做好,有了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孩子才能把这事情做好。像学用筷子、学骑自行车等等,都是这类的事情。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多鼓励,少批评。批评时注意鼓励和批评相结合。
做父母的还会发现一个现象:每次批评孩子,大多没有用处。批评完了,孩子下次还会继续犯错。再继续批评,好像还是没有用处。孩子下次还是我行我素、依旧犯错。
这里面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性格天生就粗心大意、做事就是着急等等,这些确实不太好改变,父母再怎么说,再怎么批评,也都无济于事。
尤其是父母总是批评孩子,一次两次还能压制住心中的怒火,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自己的心情也跟着不好,有时候就无法压抑怒火,对孩子实施不妥之举,比如痛揍一顿。揍完孩子了,父母心里更加不好受,再看孩子,下次还是同样的错继续犯,让父母有点崩溃。
既然批评和打骂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办法,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我认为应该是把批评和鼓励结合起来,把表扬鼓励摆在前面,批评的话藏在后面。先说孩子在这件事情中表现还不错的点,再说孩子在这件事情中表现不好的点。最重要的,告诉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他应该怎么做。
很多父母都是这么教育孩子:下次不准再这样了,下次不能再干这个了。而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给孩子指出一条应该怎么做的具体之路。
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是粗心大意还是没有学会这些知识点?
如果是粗心大意,那就应该不能提前交卷,充分利用考试中的每一分时间,做完试卷后,进行检查。时间紧张的话,就至少检查一遍。时间宽裕的话,检查多遍直到交卷时间到为止。
如果是没有学会知识点,那就抄下试卷错题,建立一本错题集。这些错的知识点就是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是孩子最薄弱的地方。集中精力和时间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把这些知识点补全学会,下次考试不再出错,就可以了。
孩子很难意识到:考试考不好了,应该下一步怎么做,得靠老师和父母来告诉他如何去做。教会了他这套方法后,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下次才能进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