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这句话,我是深以为然的。然而今日在网上看到一种我不曾预料的见解,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慌和压抑。有人说高乃出身鸿儒之家,自小养尊处优,邻居是梁思成、林徽因,还有数不清的学术泰斗,二十几岁玩音乐红遍大江南北,现在又是阿里音乐的董事长,人家有资格去过“诗和远方”的生活,你一穷屌丝,父母都还在苟且,你凭什么就“诗和远方”了?还有人说,高每天在节目里和你说说诗和远方,爱奇艺就给他一亿人名币,你在这里每日苟且才几千块钱,你有资格谈什么诗和远方?面对这样的质疑我是很难回答的,我自认为不想刻意去做一名大家眼中的文青,或者是装装逼啥的,当然,除了和你们一样偶尔晒个朋友圈除外。提出这样质疑的人,在我看来和提出“你就一农村孩子,上什么大学”的疑问一样荒唐可笑。我一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但我还是要说,在此种人的世界里,恐怕穷人或者说生活不是那么如意的人,就不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就应该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穷人只要有哪怕一点看似不切实际的奢望就不可饶恕。避开这些无谓的指责和极端的揣测,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这句话最好的注脚莫过于“除了现实中的蝇营狗苟,我的心中还住着星辰大海”这句话了。不管是位高权重,或者人微权轻,不管是腰缠万贯,或者一贫如洗,生活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屈从,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断逼迫着人去挣扎的压力。撇开“投胎是门技术活“不谈,要说王思聪没有一丁点儿的苟且,我是绝不相信的,相反,一个企业家对生活所做出的妥协,或许比普通人更多。面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还有高企的令人生畏的房价,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有多少人不是苟且地活在这世间?作为一个社会人,很多时候我们要背负着周遭人的期望,不管是家人、朋友、同事……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苟且的原因,而这一切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人不能逃避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苟且,而非我们愿意苟且。在这不可避免的苟且里,人总要相信一些美好的东西,有一些信仰和追求,否则和咸鱼有什么区别?纵观那些改变世界的大师们,哪一个不是怀揣着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世界的?当然,我不是鼓吹人人都去效仿大师,东施效颦也不会像西施一样美,每个人的客观条件不同。举这个例子也不过是为了说明只有拥有更高追求的人,才会进入更高的层次,否则就像一个精神与物质同样贫穷的乞丐,一夜暴富之后还是做回乞丐,终究没人能拯救得了。一个内心富足的人,不会因为物质的平穷而显得可怜;一个想着诗和远方的人,不会因为生活的困顿感到了无生趣。诗和远方可以是内心的追求,而不一定要行动上付出巨大的代价,可以是一种爱好,一种期盼,一种美好的追求,可以是只有你自己知道的,让你真正开心的事情。这些东西,在你受到生活无情的打击时,给予你站起来继续奋斗的力量。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于美好的追求,是不分阶级的,你说我不配谈诗和远方,我只是微微一笑,无意反驳,毕竟,我的生活是我的,我不活在你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