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20日电(通讯员 高祥哲)曲阜师范大学“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日照小组成员为了解当地乡村人口流失与耕地非粮化问题,于2024年7月16日至7月20日分别前往东港区和莒县南湖镇、松竹村和西湖村等村庄以访谈式填写问卷的形式展开实践活动。
现状归因分析,典型地区考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普遍。一方面,耕地非粮化是市场经济下农户的自发选择,也符合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适度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增收,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某些非粮化类型会对耕地的生产能力造成破坏,盲目扩张可能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鉴于此,小组成员调查了山东省不同经济区——日照市东港区和莒县的耕地非粮化数量、类型、空间分布变化及其扩张机制,借助农户家庭结构、农户劳动力流向、农户年平均收入、农户耕地数量及面积、耕地种植作物类型等农户家庭及耕地利用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和普遍性并对其进行讨论,最终给出防止耕地非粮化的保护措施。
东港区和莒县不同村庄的非粮化类型有所差异,这与当地的种养习俗、发展基础、耕作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家要求绿色生态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绿化植物的需求量也在逐步上升,经济效益较高;城市化进行的黄金发展阶段,城市中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日照市作为沿海城市、齐鲁旧地拥有丰富的旅游发展资源,导致部分村庄耕地非粮化现象丛生。
东港区和莒县的耕地非粮食作物主要涉及水果蔬菜大棚、花卉苗木种植,但耕地的非粮化面积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为均衡。综合来看主要是大多数青壮年选择进行耕地非粮化,以追求经济效益;比较保守的农户选择继续以种植粮食作物作为收入来源,所产的粮食大部分都会流入当地农业市场。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日照东港区和莒县位于滨海地区。二者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鼎盛阶段,城市化正在进行当中。所以为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由于东港区和莒县正处于日照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所以农村外出打工、参与工作的农户数量十分众多。众多农户将土地进行流转或种植经济作物,只有部分农户选择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返乡劳作。并且日照市东港区靠海拥有非常好的海滩资源、莒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导致两地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从而使得耕地进行非粮化,发展“采摘经济”、农家乐等经济活动。但属于日照城市化发展前期的农户依旧坚持着粮食作物的种植。
东港区和莒县种粮成本较高,以南湖镇为例,南湖镇有农业耕地面积7.15万亩,人均不足1.09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粮食生产面积12万亩,生产粮食3.9万吨,其中小麦1.6万吨,玉米1.8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花生产量0.6万吨,蔬菜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白菜等,种植面积5700亩,产量1.2万吨。苗木栽植面积1200亩,产值1.83亿元。与种植经济作物成本低、经济效益相比,种植粮食作物需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经营和收获等众多方面花费较高的成本和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种植粮食作物的投入和收获具有不确定性,且净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农民务农纯收入在3000元/年以下,难以满足青壮年劳动力的经济需求,显然不能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
近年来,在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指导下,东港区和莒县各村庄系统有序的进行发展规划,将科技与农业种植相结合,进行机械化生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行,农村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出现了劳动力回流,返乡经营农业的趋势。科技兴农使得投入成本降低,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使得粮食种植的利润大幅度提升,吸引耕地非粮化耕地向粮食种植耕地转化。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保护了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队员们结合实践与书本知识,对于耕地非粮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面对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实践队员明确自身责任,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不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