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犹记得高中政治课学到哲学的章节时,这几个问题一定是老师口中必定吐出来的文字笑料。说是笑料,是因为当时少不更事的我们听到之后确实觉得好笑。
而如今,我们处在弱冠和而立之年的中间,这些当年看似简单的问题,再次回想又不得不引发深思。
这些天看了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震憾、心痛、沉思各种复杂的情绪席卷而来。
道德与自我的冲击,现实与梦想的碰撞,这些巨响打在心底,层层波澜久不平静。
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生,从束缚到自由,从痛苦到自在,他全无道德观念,甚至少有“人性”,但他却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伟大到世人对他的崇敬已将他的拙劣事迹去“道德化”,反而蒙上了一层“神秘感”。
我想,他是这样的。
一、不惑之年的任性
有多少人怀揣着梦想却被现实奴役。生活在社会的有机体内,又跳不出体制的巢臼。
人们被道德,责任,色欲,功利等体制化绑架,常常或批判或嫉妒或鼓励或羡慕他人,归咎于内心深处的原因,大概仅仅是“他和我们不一样”。
而这些差异化,就像斯特斯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岁时突然消失远走后,人们对其事迹的嘲讽、猜忌、同情、不屑。认定他是婚外情带着情人跑了。毕竟有多少人相信四十岁的人会抛妻弃子远赴他国去追求艺术呢?
在斯特斯特里克兰德的心中,却认为,已经四十岁,没有时间再耽搁梦想,因此更要追求。
众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二、无法控制的人性本能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过人类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宗教上也将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欲望定为七宗罪。
斯特里克兰德戏谑人类的软弱、愚蠢、虚荣、自欺欺人以及他们否认以上本能的无知。他一心追求超脱的艺术,梦想有一天画出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然而他却逃不过自己身体不断传来的对色欲的渴望。
他看不起世人,却逃不过最原始的本能。
就像被蜘蛛网牵绊住的虫子,不停的挣扎与逃避,但仍挣脱不了那张网。被羁绊被拉扯被控制。
他睡了救命恩人的妻子,最后还害得她崩溃自杀,但他却毫无羞耻心、责任心、愧疚心。
他只爱他的画,女人,不过是需要时的工具,而非感情的寄托者。
三、浪迹天涯多年之后的归宿
小说好看的点就是让人猜不到结局。
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性格怪异,为人自私,却又并非作恶多端之人。抛开道德责任的糖衣,再理智的看他的事迹,你不能说他是对的,但也无法否认他追求身心自己又有什么过错。
卑鄙和高尚、凶恶和仁慈、憎恨和爱恋是能够并存于同一颗人类的心灵的。
我以为这样的斯特里克兰德最后的结局会是在乱世中孤独终老,没有朋友与爱人,抱着他的画卷安静的离开人世。
但最后的他,却有了另一个妻子,隐匿在一个美丽的小岛上,在那片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画下影响世界的名作。
这本书最能吸引我的,不仅仅是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本身,更是透过他的故事,看到自己身上不得不承认的枷锁和不得不臣服的人性。
分享几句书中我比较喜欢的句子:
有的人也号称他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他们多半是在自己骗自己。总的来说,这些人只有在相信没人能发现他们的逾规越矩之处时才敢为所欲为。他们顶多就是因为有了几个亲朋好友的赞许,愿意去做一些与大多数人的观点相悖的事情。假如你的离经叛道无非是你这类人的惯用伎俩,那么在世人面前表现得离经叛道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会让你对自己肃然起敬。你既可以标榜自己勇气过人,又无须冒什么实际的危险。但渴望得到认可也许是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本能。哪怕是最不守妇道的女人,若是舆论纷纷指责她伤风败俗,她也会赶紧跑去求某个德高望重的人士为她主持公道。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们完全无视别人的看法,那我是不相信的。这是一种无知的虚张声势。这些人的意思无非是,他们不怕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过失而受到指责,因为他们自信没有人能发现。
世道艰难,人心险恶。
我们不知道自己何以会来到人世,也不知道死后将会去往何方。我们必须保持非常卑微的心态。我们必须懂得安详的美好。我们必须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以免引起命运女神的注意。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朴实无知的人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比我们的学识更为可贵。让我们学会沉默,偏安于仅可容身的小角落,像他们那样驯服而温和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