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社会现象其实都是连环效应……
从996引发的大讨论开始,
今天的微博热搜:每天有6500人死于职业病。
如果不是工作压力已经榨干了我们的时间精力,那大城市离婚率为什么会越来越高,甚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谈恋爱了?
如果不是机械重复的体力和脑力劳作,磨灭了我们的想象力,一代代年轻人又怎么会浸淫在快手、抖音、颜剧、游戏、腐宅之类的精神泡沫里?
如果不是社会分工太细,导致我们频繁地以同一份技能去换工作以谋生,职业道德难以稳固,奔驰姐又怎么会坐在引擎盖上哭?
以基本的逻辑;一个人作为生产者,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产品转到消费者手中,于是生产者获得了报酬,消费者可以使用该产品。这是一个最原始的等价交换商业逻辑。
但在今天,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产生了无数个中间环节,产品从制造到使用,经历了无数次切割和化妆,在同质化和产能过剩的催化下,没有人会在意一个产品的过去和将来,也不需要有谁对它负责到底,最终只好只要从自己手中转让出去了,就万事大吉。
所以业界有句笑话,一般生产、经手某样产品的人,自己绝不消费那样东西。比如种菜,养鱼,食物加工厂,广告代言人,餐厅的从业人员。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把一份寿司做到出神入化之后,他可以享受客人的赞美和笑容。
但是我们在职场上一路奔忙,升级打怪,却终日惶惶不知归处。只能在忙碌一天之后打开手机,继续消费别人生产出来的精神鸦片,聊以排解寂寞与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