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从军生涯实录
(25)地质训练队
从独立通信营调到新成立的国防工程指挥部之前,先到了地质训练班报到。训练班是由广州军区工程兵主办的,学员来自41军,42军,55军,海南军区及海军部队的基层军官,有五十余人。
军委工程兵派来两名学识渊博的地质教员任课。佩中尉军衔的青年军官是许老师,另一名是四十来岁的文职干部陈老师。训练班驻在离深圳县(那时的深圳还是个小县城)约十公里的布吉村。
在训练班开课动员会上,军委总部来的大尉于高参首先讲话。中心内容是阐明搞国防工程需掌握基础地质知识,比如构筑工事,打坑道,构建军事码头等工程,必须首先了解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要选择地质最适宜处施工;如因战略上需要,不允许变动的,要在设计上加强予以弥补,也就是按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设计出最佳施工方案。如果不懂地质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整个工程造成报废。过去不懂科学一味蛮干的已交了一笔很大的学费。鉴于此,各大军区都要求开办地质训练班,学会按地质条件去勘探施工才行。最后重申,今后凡没有地质资料的工程不允许开工,已开工的工程要求补做地质资料后才可继续施工。
第一堂课由许老师上岩石课。我们这才明白,岩石是由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组成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火山渣岩等;水成岩有沙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有变麻岩。老师带有各种岩石标本供大家辨认。其实这些标本是我们在野外常见的石疙瘩,经老师一讲解,石疙瘩用放大镜一照或肉眼就可发现是一些矿物质组成的。
老师说:“不同的岩石是由各种不同矿物质结合组成的,比如花岗岩是由石英,云母和长石组成;沙岩是由石英,粘土组成;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理论学习后还带学员到野外现场实习辨认。
陈老师讲地质理论课,以李四光教授编的《地质学》为教材讲地质构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据说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经造山运动,变成世界屋脊的,这就是海洋变成陸地的地质学说。其实中国人早有“沧海桑田”认识,几千来后人没把它继续研究升华,科学落后,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悲哀局面。
学地质在野外实习的时间最多,学员每人备有一把小铁锤,在地质人员手中就叫地质锤,用以敲打岩石。我们还用放大镜看岩石中的矿物质成分,定出岩石的名称。学过地质知识后,坐在车上,也可大致辨认附近一带的山体是何种岩石,从河滩上的卵石,河沙可以分析上游会生成什么样的岩石山体。
自然界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求人们去获取有关方面的知识,就能取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方法。一个多月地质训练班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以后漫长的军旅生涯,都是与工程打交道,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用上地质方面的知识。后来转业到地方水电部门工作,无论修建水库,还是建造电站,都要用上地质这门学问。
地质训练班结束回到工程指挥部,我们自已还举办了一期地质训练班,为期七天,都是抽调的团,营,连干部参加。我们现学现卖向这些部队精英们介绍他们颇觉新鲜的地质知识,要求他们用以此指导工程。苏联专家说,不懂地质的干部,不允许涉及工程,所以各级领导已将工程地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从战火纷飞的硝烟沙场回到热火朝天的祖国国防建设,我们新中国的军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积极努力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