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大众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来评断个人的行为,而同时我们也知道,随大流是最不容易犯错的手段,但是,当整个社会的认知都是相同的,那么,对社会的发展到底是利还是弊?
1、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正在吃提子,我想,吃提子好麻烦啊,又要剥皮,又要吐籽,也不知道提子洗的干净不干净,上面的农药残留有没有去除。于是我就开始百度,怎样吃提子方便,然后我发现了一系列的吃提子技术贴。
当然,我不是说吃提子的思维就能改变什么,我只是突然想总结出一种思想,那就是如果能够把思维稍微开阔一些,生活就会变得大不同。
我以前总奇怪一件事情,为什么同样的水,放在玻璃杯子里和放在塑料杯子里味道不一样,明明一瓶水最多就能喝半瓶可是为什么一旦放到一个大碗中却能够完全喝掉。这些事情常规的科学估计解决不了,也许会用到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进行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判断。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无数种关于思维判断的固定定式。
小红会弹钢琴,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小红好厉害,或者小红好有才。那么接下来分析,小红一定长的很漂亮,小红的爸妈一定很会教育孩子,我们接下来再分析,小红几岁会弹钢琴,小红钢琴过了几级?这些关于细节的问题很少有人会重点考虑。
2、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学习成绩好的人一定是好孩子,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科学家一定是不苟言笑的人等等。尽管这些定论毫无依据,但一旦这些定论被打破,那么立刻就会受到社会上很多人质疑的声音,什么,大学生居然还找不到工作,这么年轻就创业家里一定有关系又有钱,这么善良的好人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大众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来评断个人的行为,而同时我们也知道,随大流是最不容易犯错的手段,但是,当整个社会的认知都是相同的,那么,对社会的发展到底是利还是弊?
我喜欢去逛一些设计的网站,翻看一些关于艺术的书籍,在这些艺术的领域,一切都神奇得不可思议,文学有无穷的魅力,书画让人叹为观止,音乐让人精神振奋,而这些,都需要有不一般的思维才能创造出来。而常常,在我们的社会中,大众总认为一心求取功名是最好的方式,可是如果整个社会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那么这些让人念念不忘的艺术该由谁来创造?
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到一个社会分工的问题,即在一个社会中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整个社会才能保持高效快速的运转实现社会整体的正义。之后亚里士多德发展了柏拉图的学说并提出社会“中产阶级”概念,整个社会中以法律维护正义。
那么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任何一个时代每个人出生都是带着维护正义的使命,而实现这个正义一方面需要个人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以法律作为准绳。我们常常说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但是正如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价值,如果每个人都随着大众潮流那自然就实现不了自身的价值。
3、
学音乐的学绘画的书法的,读医学的教育学的建筑学的等等全一窝蜂去考了金融财会,立志以后在投行发展,那么这个社会是扭曲的。好在经过我长期的观察发现一个现象,人根本无法忍受长期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业,一旦有机会,他们都会选择做自己想做的。
比如有喜欢写作的大学读四年理工专业毕业从零开始做编辑,有喜欢绘画的读了四年政治毕业从头开始做动漫,喜欢学术的辞掉工作继续读研,喜欢安逸生活的选择考公务员,喜欢折腾的搞起了创业,听说程序员工资很高有人半路转行,而有人本来就是程序员却偏偏不愿意做。人的多种多样的选择构成了众生百态,达到社会协调运转。
我们最需要的一个思维能力就是认识自己。以前强调木桶效应补短板,但在实践中就会发现,促使我们成功的大部分因素,往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长处。
所以,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积极的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过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