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数据结构和JVM的改动
1.HashMap的改动
HashMap维护了一个Entry数组,put(K key,V value)元素到HashMap中时通过key的hash码计算其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若索引位置上已有元素形成哈希碰撞.
jdk1.8以前:哈希碰撞之后,在碰撞位置将会形成一个链表,新加入的元素将放置于表头位置(明显缺点:当碰撞元素过多,链表过长,遍历链表查找元素的速度就较慢)
jdk1.7关键代码: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if (table == EMPTY_TABLE) {
inflateTable(threshold);
}
//若key为null,则特殊处理一下(放到数组索引为0的位置)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计算key在数组中对应的索引值
int hash = hash(key);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遍历索引位置上的链表,若找到匹配key,则将新值赋给该节点,并返回旧值
for (Entry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若没有匹配的已存在的key,则在索引位置对应的链表上新增节点,next指向原链表的表头元素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resize(2 * table.length);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 e = table[bucketIndex];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size++;
}
jdk1.8:(a)新加入的元素将置于链表的尾部;(b)当链表元素达到8个时,此链表将转换为红黑树 ,优点:HashMap的查询效率在jdk1.8中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jdk1.8关键代码: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 tab; Node p; int n, i;
//若map中的tab数组为空,则先初始化数组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若tab数组中,当前元素hash值对应的索引位置上为null,则直接将元素置于该位置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 e; K k;
//若元素与链表第一个元素的hash值和key值均相等,则直接将value赋给该元素
if (p.hash == hash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若当前位置是一个树节点(说明已经转为红黑树了),则挨个与树节点比较,若hash和key与某个节点相等则,则将value赋给该节点,否则新增一个树节点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挨个遍历链表中元素,若hash和key匹配,则找到匹配的元素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if ((e = p.next) == null) {
//若遍历到表尾仍然没有找到,则在尾部新增一个元素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若元素个数达到8个,则将链表转成红黑树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if (e.hash == hash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if (e != null) {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2.JVM运行时数据区
JVM运行时数据区去掉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 ),改为元空间(MetaSpace)。
jdk1.8之前的JVM运行时数据区:
方法区即永久代(Method Area): 所有线程共享,用于存储JVM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JIT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它只是JVM规范中定义的一个概念,是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为了与普通堆区分开来,有一个别名叫做Non-Heap(非堆)。
jdk1.8及以后,永久代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元空间,它直接从操作系统分配内存,独立且可以自由扩展,最大可分配空间就是系统可用空间,因此不会遇到PermGen的内存溢出错误(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在JVM参数方面,使用-XX:MetaSpaceSize和-XX:MaxMetaspaceSize代替原来的-XX:PermSize和-XX:MaxPermSize。
二、关于接口的变动
1、default关键字
Jdk1.8新增了一个关键字default,用于修饰接口中的非抽象方法,只能通过接口实现类的对象进行调用
2、static方法
Jdk1.8允许在接口中定义static方法,调用方式必须为:接口名.方法名()
3、函数式接口
Jdk1.8提出了一个”函数式接口”的概念:只有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称为函数式接口,可使用@FunctionalInterface注解进行检查(此注解只是用来检查是否是函数式接口,并不是说,加了此注解的接口是函数式接口,如果加了此注解,接口中有多个抽象方法将会编译报错)。常见的函数式接口:Runnable,Comparator等
三、Optional容器类
Optional 类(java.util.Optional) 是一个容器类,代表一个值存在或不存在,原来用 null 表示一个值不存在,现在 Optional 可以更好的表达这个概念。并且可以避免空指针异常。
常用方法:
Optional.of(T t) : 创建一个 Optional 实例
Optional.empty() : 创建一个空的 Optional 实例
Optional.ofNullable(T t):若 t 不为 null,创建 Optional 实例,否则创建空实例
isPresent() : 判断是否包含值
orElse(T t) : 如果调用对象包含值,返回该值,否则返回t
orElseGet(Supplier s) :如果调用对象包含值,返回该值,否则返回 s 获取的值
map(Function f): 如果有值对其处理,并返回处理后的Optional,否则返回 Optional.empty()
flatMap(Function mapper):与 map 类似,要求返回值必须是Optional
四、Lambda表达式
Lambda表达式是对函数式接口中抽象方法的实现的简写方式.
1. 分析Lambda表达式的结构及常规写法
格式: ()-> {}
操作符“->”被称为 Lambda 操作符或箭头操作符。它将 Lambda 分为两个部分:
左侧: 指定了 Lambda 表达式需要的所有参数
右侧: 指定了 Lambda 体,即 Lambda 表达式要执行的功能。
语法格式一:无参数,无返回值
() -> System.out.println("Hello Lambda!");
语法格式二:有一个参数,并且无返回值
(x) -> System.out.println(x)
语法格式三:有两个以上的参数,有返回值,并且 Lambda 体中有多条语句
Comparator com = (x, y) -> {
System.out.println("函数式接口");
return Integer.compare(x, y);
};
语法格式四:
(1).Lambda 表达式的参数列表的数据类型可以省略不写,jdk1.7引入的“类型推断”机制在jdk1.8得到了强化(注意:若不写,都不写)
(2).若只有一个参数,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
(3).若 Lambda 体中只有一条语句, return 和 大括号都可以省略不写
2. jdk1.8内置的一些函数式接口
Lambda是基于函数式接口的,难道使用lambda表达式还必须要写一个函数式接口?当然不是! jdk开发人员想到了这个问题.
Jdk提供了一些函数式接口:四大核心接口,N个扩展接口位于java.util.function包下.
四大核心函数式接口:
(1) 消费型接口Comsumer:有一个参数无返回值的抽象方法,参数类型T
(2) 供给型接口Supplier:无参数有返回值的抽象方法,返回值类型T
(3) 函数型接口Function:一个参数有返回值的抽象方法,参数类型T,返回值类型R
(4) 断言型接口Predicate:一个参数有返回值的抽象方法,参数类型T,返回值类型boolean
五、方法引用和构造器引用
1.方法引用
当要传递给Lambda体的操作,已经有实现的方法了,可以使用方法引用!(实现抽象方法的参数列表,必须与方法引用方法的参数列表保持一致!)
方法引用:使用操作符 “::” 将方法名和对象或类的名字分隔开来
例如:
Lambda表达式: x->System.out.println(x);
等同于:
方法引用(实例名::实例方法名): System.out::println;
Lambda表达式: t -> Integer.parseInt(t);
等同于
方法引用(类名::类方法名): Integer::parseInt;
Lambda表达式: (x, y) -> x.equals(y);
等同于
方法引用(类名::类方法名): String::equals;
方法引用的判断规则:
(1)方法引用所引用的方法的参数列表与返回值类型,需要与函数式接口中抽象方法的参数列表和返回值类型保持一致!
(2)若Lambda 的参数列表的第一个参数,是实例方法的调用者,第二个参数(或无参)是实例方法的参数时,格式: ClassName::MethodName
2.构造器引用(例子: MyTestMethodRef.java)
构造器的参数列表,需要与函数式接口中参数列表保持一致!
格式: 类名::new
六、Stream API
1、Stream简介
Stream 是 Java8 中处理集合的关键抽象概念,它可以指定你希望对集合进行的操作,可以执行非常复杂的查找、过滤和映射数据等操作。使用Stream API 对集合数据进行操作,就类似于使用 SQL 执行数据库查询。也可以使用 Stream API 来并行执行操作。简而言之,Stream API 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易于使用的处理数据的方式。
注意:
(1)Stream 自己不会存储元素。
(2)Stream 不会改变源对象。相反,他们会返回一个持有结果的新Stream。
(3)Stream 操作是延迟执行的。这意味着他们会等到需要结果的时候才执行。
2、创建stream: 通过一个数据源(如: 集合、数组), 获取一个流
(1) Java8 中的 Collection 接口被扩展,提供了两个获取流的方法:
default Stream stream() : 返回一个顺序流
default Stream parallelStream() : 返回一个并行流
(2) Java8 中的 Arrays 的静态方法 stream() 可以获取数组流:
public static Stream stream(T[] array): 返回一个流
public static IntStream stream(int[] array)
public static LongStream stream(long[] array)
public static DoubleStream stream(double[] array)
(3) 可以使用静态方法 Stream.of(), 通过显示值创建一个流。它可以接收任意数量的参数。
public static Stream of(T... values) : 返回一个流
3、中间操作: 一个中间操作链,对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处理
多个中间操作可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流水线,除非流水线上触发终止操作,否则中间操作不会执行任何的处理!而在终止操作时一次性全部处理,称为“惰性求值” 。(例子: MyTestStream3.test1()).
(1) 筛选与切片
filter(Predicate p): 过滤,从流中过滤出符合条件的元素,接收一个断言型Lambda
distinct(): 去重复,根据流中元素的hashCode()和equals()方法去除流中的重复元素
limit(long maxSize): 截断流,使其元素不超过给定数量
skip(long n): 跳过元素,返回一个扔掉了前 n 个元素的流。若流中元素不足 n 个,则返回一个空流。与 limit(n) 互补
(2) 映射
map(Function f): 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会被应用到每个元素上,并将其映射成一个新的元素。
(3) 排序
sorted(): 产生一个新流,其中按自然顺序排序
sorted(Comparator comp): 产生一个新流,其中按比较器顺序排序
4、终止操作: 一个终止操作,执行中间操作链,并产生结果
(1)查找与匹配
allMatch(Predicate p): 检查是否匹配所有元素
anyMatch(Predicate p): 检查是否至少匹配一个元素
noneMatch(Predicate p): 检查是否没有匹配所有元素
findFirst(): 返回第一个元素
findAny(): 返回流中的任意元素
count(): 返回流中的元素总数
max(Comparator c): 返回流中最大值
min(Comparator c): 返回流中最小值
forEach(Consumer c): 内部迭代
(2)规约
reduce(T iden,BinaryOperator b): 可以将流中元素反复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值。返回 T
reduce(BinaryOperator b): 可以将流中元素反复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值。返回 Optional
(3)收集
collect(Collector c): 将流转换为其他形式。接收一个 Collector接口的实现,用于给Stream中元素做汇总的方法, Collectors提供了丰富的静态方法供我们使用
七、新的时间日期API(java.time.*包)
Jdk1.8之前的时间日期API的缺陷:
1.Java的日期/时间类的定义不一致,在java.util和java.sql的包中都有日期类,此外用于格式化和解析的类在java.text包中定义。
2.java.util.Date同时包含日期和时间,而java.sql.Date仅包含日期,将其纳入java.sql包并不合理。另外这两个类都有相同的名字,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设计。
3.所有的日期类都是可变的,因此他们都不是线程安全的,这是Java日期类最大的问题之一。
4.日期类并不提供国际化,没有时区支持,因此Java引入了java.util.Calendar和java.util.TimeZone类,但他们同样存在上述所有的问题。
5.计算两个日期时间之间的间隔比较麻烦,因此出现了一个joda-time.jar.
Jdk1.8新的时间日期API解决了上述问题
1. 使用 LocalDate、 LocalTime、 LocalDateTime
LocalDate、 LocalTime、 LocalDateTime 类的实例是不可变的对象,分别表示使用ISO-8601日历系统(ISO-8601日历系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现代公民的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的日期、时间、日期和时间。
2. Duration 和 Period
(1) Duration:用于计算两个“时间”间隔
(2) Period:用于计算两个“日期”间隔
3. 解析与格式化
java.time.format.DateTimeFormatter 类
4. 按照指定时区获取时间
> PS:JDK1.8的新特性还有很多,这里只是简要介绍了一些我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还有其他的需要自己去深入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