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娘家,我在村里小学做了一场2个小时的讲座——如何用正面管教应对孩子的挑战。
浩浩荡荡来了二三百家长,坐满了大半个篮球场。
1
他们第一次听到除了打骂和把孩子惯得没样,还可以温和而坚定的养育。
他们第一次明白原来情绪不是孩子惹出来的,而是自己的动物脑起作用了。
他们第一次知道有了老二之后老大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讲座之后有很多家长围上来要我的电话,微信,咨询那些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只有一个爸爸,其余全是妈妈。
她们没读过几年书,大部分初中都没毕业。
她们没有正式的职业,要么干农活,要么养鸡鸭猪,要么在家带孩子。
她们不知道怎样爱自己,怎样完成自己。
她们也许没有爱情,只有婚姻。婚姻里也许危机重重。
所以,她们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最深切的焦虑也都体现在孩子身上。
“老师,俺孩子写字忒丑了(liao),都三年级了,那字都写得分家,老师因为他写字不好,试卷都给他划叉号……”
“老师,俺孩子五年级了,就是不爱写作业,你盯着紧,他磨磨唧唧做,一放松就看电视,玩手机,怎么办哎……”
“老师,俺闺女忒笨了(liao),这都三年级了,还不开窍,现在跟不上,以后更白搭了吧?你说还有救吗?”
“老师,俺孩子一年级,除了玩啥都不会,一天不拿笔,就知道玩,一个字都不会写……”
我一度觉得2个小时,嗓子冒烟,白讲了。每个妈妈嘴皮子都比我溜,说起孩子的不好来,我想打断都插不进嘴。
她们需要这样说出来,这是寻求归属的需要。
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不行,不好,这样可以让别人看到一个为孩子想尽办法,操碎心的妈妈,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情。这就是归属。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为了得到它可能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方法,大人和孩子都是这样。
这些错误的方式方法会产生焦虑。就像这两位妈妈:
孩子放学了,过来找妈妈。看到孩子过来,妈妈说的更起劲了:
“这个就是俺孩子,忒调皮了(liao)!学习就是不上趟,光打他弟弟。把小的哄睡着,咱刚想干点活呗,他把小的给戳醒了,我那回就掐着他的脖子想掐死他!”
其实她是在说:“孩子现在这样一塌糊涂,不是我的错,我已经尽力了,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还有一位妈妈,女儿上三年级,用她的话说:“我觉得她天生就是笨,晚上让她背乘法口诀就是背不会,连拼音都不会!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没用,好好说也听不进去。”
“我告诉她,你要好好学习,以后找工作也好找,找对象也好找。学了都是自己的。以后也方便!她只答应!做不到!我很苦恼!”
隔着手机屏幕,我能感受到那强烈的焦虑,恨铁不成钢。为什么她们的焦虑如此强烈?为什么她们如此渴望子成龙,女成凤?
因为在她们看来:我的价值和归属在于养个好孩子,懂事,听话,学习好,不操心,日后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这是她们自身的局限性,也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加剧的精神匮乏。
村里的妈妈一代一代都认为,考大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办法。
她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又脏又累的活,一年忙到头种出来的庄稼,花生2块5一斤,地瓜2毛5一斤,就这样卖掉了。这就是一年的收成。
村里的年轻父母觉得做农民苦、累,没钱赚,纷纷出去打工。
于是,有了农民工到处讨薪,有了留守儿童孤独无依。
她们没什么文化,只能过这样的日子。
2
所以,孩子是她们最大的成果和希望。
她们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不要再重复她们默默无名、碌碌无为的生活。
一旦孩子表现不如人意,哪怕只是适龄行为,调皮好动一些都能拨动妈妈们焦虑的神经。
孩子对妈妈的话从来不设防,那是他最信任的人,妈妈说她笨,她就相信自己笨,妈妈说她调皮捣蛋,他就调皮捣蛋。
孩子被妈妈的焦虑一天天的负向强化着,离妈妈理想中的好孩子越来越远,妈妈也就越来越焦虑。
不仅如此,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更让她们紧绷的焦虑神经,脆弱不堪。
城里的教育有优秀的师资,学习可以更有趣;有先进的设备,学习可以更多样,更高效;有校外的辅导支持系统,课业和兴趣发展同步进行。
结果,现在城里的孩子没自由,村里的孩子没机会,都是灾难,撑死和饿死的灾难。
所以,村里的妈妈更恨,恨铁不成钢,打孩子更狠,骂孩子更凶,只是为了让孩子在这样不公平的条件下,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公平。
她们的焦虑更需要被看见,被更多人看见,看见焦虑背后的教育问题,农村发展问题。
怎样能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怎样让农民富足精神?怎样让农村的养育更科学、更有方法?
这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我只能从教育的角度给她们一些建议,努力打破这个焦虑的循环圈,让她们把自己活明白,不要把孩子当成翻牌的赌注。
我没考上大学,让孩子考;我没学过舞蹈,让孩子学;我没找个好对象,让孩子找……
孩子应该有他自己的人生,根据自己的天赋,能力,兴趣选择的人生,而不是我们强加给他,我们认为的好。
第一,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是不同的生命,努力成长自己。
少打几盘斗地主,少看会电视,多看几篇育儿文章;接纳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拧巴,不纠结;想办法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比如情绪管理。
这都是自我成长。
我们没有定型,还可以一直长大,变得更好。我们成长了,活明白了,孩子也不会差。
第二,多反思自己,想一想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我的所做所为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是孩子考高分重要还是他快乐自信、长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重要?
是邻里乡人的评价重要还是日子过得舒心重要?
是让孩子活成我希望的样子重要,还是支持孩子活出他自己重要?
是孩子因为学习好,听话才值得爱,还是孩子本身就值得爱?
第三,学着放下自己过高的期望,放下对孩子的控制,停下打骂说教,少管。
以前机械不发达,农活全靠体力,父母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时间管孩子,孩子自由发展,很多都能考上大学。
优秀的孩子都不是管出来的。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向上向好的力量,只有我们退出了,他的力量才有生长之地。
高强度的管教,只能让他发展不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孩子学习倒数第一,被同学取笑,被老师放弃,他也是你值得爱的孩子,他更需要你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说教打骂。
放下控制,是降低你的期望,看到孩子真实的样子,跟他站在一起,不在前面拉,也不在后面推,而是跟他并排站在一起。
告诉他,无论你学成什么样,妈妈都爱你。这样他才有力量面对,改变。
最后,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把它转发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关注这一群焦虑的妈妈。
这个世界相互联系着,她们的孩子可能会成为你孩子的朋友、同学、医生、老师,甚至家人……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平等和有尊严的对待。
作者|溜妈,宝贝溜溜的大奶牛,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鼓励咨询师,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倡导最美的养育是陪着孩子,自己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