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的辉煌时代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我们进入到第二个单元。我们可以说,实际上早在悲剧之前,希腊哲学就产生了。说实话,哲学如果是作为一种禀赋,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素质,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一个人刚刚开始懂得一点事,少不跟事的时候,刚开始获得一些对世间的认识以后,他就开始产生哲学思想。
我记得我的孩子在8岁的时候就问过我,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了?这就是哲学问题,或者是这个大千世界的千差百异、纷纭复杂,它最初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也是哲学问题,每个人都问过这些哲学问题。即使是一个老农民,一辈子在穷山僻壤里面,他在饭饱茶余后也会思考一下这个世界本原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哲学,只不过没有自觉而已,所以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是你没有成为一个自觉的哲学家。所以就这个意义上来说,从希腊文化产生之初,希腊哲学就已经出现了,但是那个时候水平很低。
比如说,最早的哲学,即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都属于朦胧状态。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提出了很多哲学问题,但是这些人还不是真正职业的哲学家或者是专门以哲学为生的。并且,他们这些人是包罗万象的,既有科学家,又有宗教的创始人、神秘主义者等,他们同时也在表述哲学思想。
所以,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哲学还没有真正达到自觉,是前苏格拉底时代,那是哲学的萌芽阶段。而苏格拉底以后,希腊哲学才真正开始走向了高峰,走向了繁盛。所以,苏格拉底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我们上来就涉及到希腊哲学他们开始探讨什么,其实希腊哲学的思维和我们童年的思维是完全一致的。种类的发生和个体的发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整个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我们每个人从受精卵到胎儿的发展过程是完全一致的。两个月的胎儿怎么样?五个月的胎儿怎么样?这和整个人类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过程也是完全一致的。个体的发生是种类发生的一个缩影。
同样,希腊的哲学也是这样,跟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是一样的。我们最初有哲学思想的时候,我们考虑什么?首先我们的眼睛是往外看的,我们不可能一上来就问我的问题,我们首先是问世界的问题。因为你一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外部世界,看到纷纭复杂、千差百异的事物,你不禁就想如此复杂的世界最初是怎么来的呢?这是最早的一个哲学意识。
所以,古希腊哲学一上来追求的就是本原的问题,万物的本原,叫arch这个词,今天arch在英语是一个前缀,就是表示初始的、源端的意识。 所以,古希腊哲学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二、早期希腊哲学--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
古希腊哲学考虑的本原问题,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分道扬镳的路线。有两种不同的、针锋相对的观点。彼此呼应的,我们把一种叫自然哲学,另一种,我们把它叫形而上学。这是关于本原问题的两种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两种看法,最后就引出来整个西方的两支不同的哲学派别,当然到了现代就变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自然哲学关于万物本原的思考是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谱。
古希腊人在崇拜奥林匹斯神的过程中,他们在讲神故事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梳理出这个神的谱系。古希腊是多神教,既然这些神很多,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他们互相之间什么关系?谁和谁是夫妻?谁和谁是父子?这个关系又可以不断往上追,神就得有一个起源的问题。那个时候还没有哲学,很多诗人就开始讲神和神的关系。其中有一位叫赫西俄德的游吟诗人,他跟荷马是同时代的,他通过游吟传唱的方式,唱出了一部《神谱》。就是哪个神和哪个神结合生了哪个神,他把这个故事给唱出来了,后人根据这个编成了一个谱。
这个神谱表面上看起来是,讲神和神之间生殖原则的故事。但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着一个很深刻的世界观。因为希腊的宗教是自然宗教,所谓自然宗教是什么呢?就是每个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或者年轻一代的神象征着某种社会形象。
这恰恰意味着什么?神之间的繁衍过程就是一个一个的自然现象,怎么从另一个自然现象里面衍生出来,然后怎么样又衍生出后来的社会现象。
所以,《神谱》看起来讲的是神的故事,其实讲的是自然的起源、宇宙的演化,实际上是世界观。所以,希腊自然哲学,它们实际上是接着神谱往下讲,只不过他们不用神了,不说宙斯和赫拉结合生了谁,它只是从某种自然物质中引出万物。用某种自然现象来说明万物的本原,这就开启了一个新的学科,这是自然哲学。
但是,希腊还有一个派别叫形而上学,那就比较复杂了。形而上学实际上是顺着希腊悲剧往下讲的。它强调的是命运,是背后的东西,是某种你用眼睛、感官无法把握的东西,而这个东西不是某种物质性的本原,只有通过思想才能把握的抽象原则。它把这个东西,说成是万物的本原。它不是说万物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而是万物是根据什么原则形成的,有这个原则就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原则就没有这个东西。
比如,我们以人来作为例子,我们说人的本原是什么?如果从自然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本原就是一大堆蛋白质、细胞、脱氧核糖核酸,人就是这么构成的吧。
但是,我说你是一堆细胞你高兴吗?你分明就是一堆细胞,但是你觉得说我是一堆细胞,没有把握住我的本质嘛,狗也是一堆细胞嘛,我和它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就发现,要定义人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要寻找人的本原,还要找人之为人,人不同于其它由细胞构成东西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我们用抽象的方式,我们把人所有千差百异的东西全部抽掉,男人、女人、好人、坏人、大人、小孩、黑人、白人,所有这些差异全部抽掉,我们发现他之所以被称为人,而不是别的东西,是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我们把它叫做人的本质。
比如说,他都是可以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理性的动物,然后我们就为人下一个定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才是人的本质,而形而上学就是走这条路线。
一个是对万物进行这种解剖、分割,分成最小,看它到底是从什么里面来的?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样的物质形态里面转变过来的?这非常符合我们自然科学的方法。
而形而上学走的是一条抽象路线,抽象不同于还原,还原是把它分割,形而上学不还原,而把它抽象,找出一个物的规定性在哪里?一个东西之所以为一个东西,它的规定性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本质决定它有这个本质就是有这个东西,没这个本质就没有这个东西了。所以,这个应该更准确。形而上学走的是这条路线。
希腊自然哲学对于世界本质的追问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两派,他们怎么来探讨万物的本原。
首先,我们从自然哲学入手。因为自然哲学是最早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就出现了一位被称为"哲学之父"的人,这个人叫泰勒斯。他之所以被称为"哲学之父",据说就是因为他说了一句话,"万物都起源于水,而后又复归于水",这是他第一次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本原,就因为这一句话提出一个单一质料说,水构成的万世万物。这可能跟希腊是一个海洋世界,小亚细亚也濒临着大海有关。他们观察到海洋非常重要就无可厚非了。
亚里士多德作为后来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总结说,泰勒斯为什么要说水是万物的本原,是因为他观察到万物的生长都要靠湿润,而湿润的本根就是水,没有水就不可能有湿润,不可能有潮湿,没有潮湿万物就不能滋生,所以他由此得出万物的本原就是水。
当然,他也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因为希腊神话有一种观点,在早期的《荷马史诗》里面,在赫西俄德的《神谱》里面,海神、河神都是最古老的神之一,他们都相信所有的神都是从海河里面滋生出来的,而泰勒斯可能又受他的影响,只不过他不要神了,他直接说水是万物的本原。
然后,这一派紧接着出现了一个叫阿那克西曼德的人,他的思路其实很有意思。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学生,他觉得他老师的观点是有问题的,他很敏锐的发现,水固然是可以解释很多东西,但是水也有很多东西解释不了。比如,火你怎么用水解释。
也就是说,他发现水是不足以解释万物的。他提出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呢?是apeiron(阿派朗),这是一个希腊语,a是一个否定词,peiron是限制的意思。规定限制叫peiron,apeiron就是对限制规定的否定,所以叫无限制,或者叫无限、无规定。他提出来万物的本原是一个没有规定的东西,是无规定,就是无规定本身。这一个思想是很高明的。
几乎同时,在中国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叫老子。老子也提出万物的本原是"道"。而"道"是什么呢?道可道非常道,恍兮惚兮、玄之又玄,不可言传的叫做道。 大道无象、大道无形。
所以,道和阿派朗非常相似,万物最初的东西应该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东西,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通常的常识是会觉得,如果水不足以构成万物的本原,我们可能就去拿另外一个东西,我们找一个比水更加具有解释性的东西。比如,我们找土,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土,土就是大地嘛。但也许我们会发现,也许土也可能有些东西解释不了,那我们就会陷入无穷的追溯之中。
但是,阿那克西曼德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马上意识到,如果水不能成为万物的本原,那没有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能够成为万物的本原。
因为任何东西,只要你说它是一个东西,它就不能再很好的解释别的东西了。如果说万物必须要有一个本原,那这个本原就一定是这么一个东西,就是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是的东西,这是一种思路。
比如,什么叫阿派朗?我们拿我们人的进化来说,一个刚刚呱呱落地生下的婴儿,就是一个最大的阿派朗。他以后会怎么发展?一切可能性都有,他可能活120岁,也可能在我说话期间就夭折了,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江洋大盗,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所有的可能性都是有的。
但是,随着他的生长,他就逐渐变成了派朗,派朗就是规定了。然后他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然后就不可能再成为一个文盲了,他后来成为一个中学生,然后再结了婚生了孩子,他只能生这个孩子,只能娶这个妻子,他就不可能再有别的可能性了,所以他的规定性越来越强,他越来越是个派朗。比如,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是一个绝对的派朗,我不可能成为一个政治家或其他的什么,我就只能成为武汉大学的教授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整个发展就是从阿派朗到派朗的过程。最早宇宙大爆炸的时候,那就是一个绝对的阿派朗,那个原始物质"嘣"的一下爆炸了,所有的东西都是从里面发展过来的,所以它是一个最大的可能性,所以这个是很高明的。
但是,这个有一个大问题,大问题在哪里?我们知道阿派朗不是这、不是那,但你总得告诉我,它是什么?所以他的一位学生指出,万物的本原是气,气本身就具有阿派朗的特点,我们中国有一句诗,"恍兮惚兮,氤氲化生。"
水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但是是一个有限的具体东西。阿派朗是一个无限的,但却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气是把前两个中和,它既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无形无象的,同时又是一个对象。后来又有人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这个人叫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一个方面,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他认为,世界燃烧了就变成了火,熄灭了就变成了万物。所以这个世界,就是火和万物之间周而复始的燃烧和熄灭的过程。
另外,他第一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叫逻各斯。逻各斯是什么东西呢?最初它是指语法,我们说话一定要符合语法,这样别人才能听懂,你不符合语法,我们听不懂你说的什么话。说话有说话的一套规则,推而广之,就是推广世界的规则,以及我们主观思维的规则,世界的规则叫客观规律,主观思维的规则叫逻辑,这两者是完全对应的,你思维的逻辑和世界的规则是完全一一对应的。
所以,我们才能理解世界、认知世界。这个世界本身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它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它自己在这运转。
同样,我们的思维也是符合逻辑,符合理性法则的,这样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思想去把握世界,才能认识那些规定,而这个东西就叫逻各斯。所以逻各斯是从主观的、从语言的规则推而广之,表现为客观的规律和主观的逻辑。而最早就是他提出逻各斯的思想。
更重要的是,他提出来逻各斯和火与万物之间的复线,于是这里就两条线了:
第一条:火和万物周而复始的变化,但是这只是表面的。
第二条:逻各斯,逻各斯就是火得以燃烧和熄灭的原因,叫分寸。所以他说在一定的分寸上、在一定的尺度上燃烧,在一定的尺度上熄灭。
那么,这个尺度就是万物周而复始运动、燃烧、熄灭,由已追寻的规定性。你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则,那么这个规定就是制约事物的根本。所以到他这个地方,实际上已经走向背后了,而火和万物的周而复始只是表象,是在场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精英主义者,而且他认为只有像我这样的人能看到逻各斯,而普罗大众只能沉溺在在火和万物的周而复始之中。如果一个人仅仅只能停留在,对世界的火与万物周而复始这样一个变化的认识之中,这个人水平一般。而像我这样的人,像我赫拉克利特这样的人,我是能看到逻各斯的,所以赫拉克利特就说逻各斯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却对它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所以这样一来,客观的差别就变成了主观的差别。
所以,最终我们说实际上从赫拉克利特开始,西方哲学就开始走向了一条很明显的自视甚高的道路。哲学家们都是以精神贵族自诩,就是说我是把握到智慧的人,所以我当然比一般人高,哪怕我一贫如洗,衣衫褴褛。
所以,由此导致了西方从此开始的两条线。这两条线导致了两个路径的不同,一个路径是通过我们的感官可以把握的,比如水、火、土、气等这些东西,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摸到的,属于知识的东西。还有一个路径是背后的、看不到的,只有用思想才能把握的。
而这两个东西在希腊哲学里面也有概念,把对第一种的认识叫什么?叫意见,把对第二种的认识叫真理。
所以,希腊哲学思想实际上是给你开启智慧的,也正是这样所以导致了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有很明显的精英主义的姿态,我们把握的是真理,而普罗大众沉迷在意见之中。
这也就决定了希腊形而上学后来成为主流,它典型就是看背后的,它不关注在场的。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和中国人哲学的思路不一样,中国人素来是注重眼见的东西,我们古代有一句话叫眼见为实。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现在有一句话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把它放在感性世界里面来验证一下,西方人恰恰不是这样。他告诉你眼见的是假的,眼见为虚。不妨有时候我们把眼睛闭上,我们打开另外一双眼睛再看看世界,我们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因为这个世界太纷纭复杂了。
所以,我们说这是一派,有人提出水,有人提出阿派朗,有人进一步提出作为一个中和的"气",再有人提出火和万物。但是接下来在火和万物的背后,提出一个逻各斯。
希腊形而上学的发展
第二派的就是毕达哥拉斯,这个人在西方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他开启的是另外一套,不是自然哲学,而是形而上学的源端。而且他第一次用了哲学这个词,他第一次自称是一个爱智的人,第一次提出一个哲学叫philosophy,就是对智慧的热爱。
哲学这个词,据说就是毕达哥拉斯最早创立的这个概念,就是热爱智慧, 毕达哥拉斯这个人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而且他还是一个神秘主义教派的创始人。他作为数学家,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数学定律,就是我们中学都过的叫毕达哥拉斯定律,在中国叫勾股学定律(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就是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等于弦的平方,这个我们都学过,在西方最早是他提出来的。
他本人又精通音律,据说他把三弦琴发展到七弦琴。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是最神秘的,绘画、雕塑我们都看得懂,音乐则是靠体悟的,见仁见智的,音乐是艺术里面最神秘的。同样,在所有的科学中数学是最神秘的,数学完全是靠思辨,靠脑子的。
所以,毕达哥拉斯作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同时又是一个精通音律的人,这就导致他有很多神秘的思想。
他确实是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源流,他提出一个什么思想?他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数,由此就开创这一派的观点,数是什么?
数不是一个东西,水、火、土、气是一个东西,数不是东西。但是数虽然不是东西,但是任何东西都有数,数决定着任何东西,数变了任何东西就变了。你到医院体检,你最后拿的报告就是一大堆数,这堆数变了,你的身体就发生变化了,这个数发生大的变化,你就不存在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是背后的东西。数之于物,就像命运之于悲剧主人公的关系一样,数是背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思想才能把握的东西。
比如说,我摊开五指,你们看到的是"5",但是其实你想想,这是你思想看到的,还是你眼睛看到的?你眼睛看到的是一坨肉,是手,你的思想才能看到是"5",只不过你从小受过这个训练了,你已经习以为常,把思想和眼睛同时看,你看到的就是5只手指头。
但是,你真正看到的实际上是手,而不是"5"。你经过多少学习,你才知道这是5。5个铅笔、5个苹果都是5,这个时候你已经是抽象了。狗是不会有这个水平的,它只能看到一个东西,它看不到数,数是我们数,我们心中在数,我们眼睛看到的是东西,心中看到的是数。
因此,当他说数是万物本原的时候,他已经走向了背后,这就叫形而上,就已经走上了形而上,形而上是什么东西呢?
《周易·系辞》上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什么意思?
形而下者谓之器,就是形而下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机器的器,器通常又叫物,叫器物,
形而上者谓之道,就是超越形的东西叫形而上,形而上的东西我们就要把它叫做道了。而道是什么呢?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此是极高深,极高深的学问,是把握背后的东西,超越形体之上的东西,也就是智慧真正的所向。也就是说最抽象,离感性世界最远的一部分,这恰恰是我们说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
而这一部分构成西方哲学的主流,所以我们把它用形而上学来支撑。这一派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开创了形而上学的源流。
紧接着,后来在南意大利爱利亚的地方也出现了一批思想家,其中最有名叫巴门尼德。巴门尼德后来就成为西方唯心主义最早的、真正的奠基者。我们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他叫做"形而上学之父",而毕达哥拉斯只是一个开始,只是开启了一个源端,是一个先驱。
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巴门尼德的时候,他就已经可以用非常抽象的哲学语言来表述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就不像当时比较朴素的水、火、土、气,即使是数,我们说也不是太有哲学味。
水、火、土、气是一种自然物质,而数你不能说它是纯粹哲学概念,它更多地是个数学概念。但是,到了巴门尼德,他用的概念纯粹是哲学概念。存在、非存在、动、静、一、多,这些都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概念。
所以,巴门尼德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他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呢?他写了一本《论自然》的著作,这个著作今天已经早就没有了,只剩下一下残篇。这里面他就讲到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位正义女神,派了一驾驷马高车,高车把她接到了真理之宫。在这里面,正义女神就跟他讲了一段话,就是有两条道路放在你面前:
(1)一条道路是真理的道路;
(2)一条道路是意见的道路。
那么什么叫真理道路?什么叫意见道路呢?
女神就告诉他,认为存在者存在,非存者在不存在,这是真理之路;认为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存在,这就是意见之路。大家肯定听糊涂了,就像绕口令一样的。
那么,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和非存在这两个基本概念。什么叫存在?巴门尼德并没有给你解释。他并没有说什么东西是存在的,如果他说什么是存在,说实话他水平就很低了,他已经达到很抽象的水平了。
巴门尼德本人虽然没有对存在做解释,但他告诉你存在有四个特征,我们主要讲中间最重要的三个:
第一,不生不灭。
第二,独一无二。
第三,不变不动。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不生不灭、独一无二、不变不动?我们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有这个东西。因为你所看到的感觉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处在生灭变化之中,都是杂多,比如有很多人。即使不是多,也是有生有灭的,都是处在变化之中的。
好像从感觉世界,我们找不到任何东西符合巴门尼德的存在。至少这个存在如果有,它肯定不属于感觉世界的东西,那么就可以从逻辑上推出来,它就是另外一个方面的东西,那就是只有在思想中存在的东西。
说实话,巴门尼德本人,他的抽象水平达不到这么高,所以他只是说存在有这么一个特点,然而存在是什么,他说不清楚。但是,到了后来,深受他影响的柏拉图明确地告诉你了,那就是概念。
概念是不生不灭、独一无二、不变不动的,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在座诸位,每一位都不一样,但你们都是人,人这个概念是独一的,而且人这个概念是不生不灭、不变不动的。
任何东西也是这样,虽然有千奇百怪的花朵,但它都是花,花是一个概念。这样一来,从巴门尼德开端,到柏拉图这个地方,明确描述出来这种思想,就告诉你只有思想的对象,思想的定形物,才是真理的对象,才是存在。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花的时候,我不用拿一枝花来给大家看,我讲马的时候,我不用牵匹马给大家看,我是用概念在给你们表述,你们也是用概念在接受。
因此,到巴门尼德虽然没说清楚,但是到了柏拉图就说的很清楚。所以在巴门尼德看来,真理的道路是什么呢?就是认为存在者是存在的,存在者实际上是思想的定形物,就是柏拉图所说的概念。
而与此相反的那些感觉的事物,他反过来叫非存在,因为这些事物是处在变化之中、杂多的。当然,巴门尼德比较绝对,他实际上告诉你,这个感觉事物都是非存在,你们不要停留在这个里面。这样一来,他就明显地表现出形而上学这种阳春白雪的味道,跟老百姓沉溺在感觉世界就是一刀两断、分道扬镳,这很明确。
而且实际上巴门尼德说,有一种意见的道路,他说女神跟他讲的,意见道路就是认为非存在者存在,存在反倒不存在了。他说的意见道路是谁?就是指自然哲学。有人居然说水是万物的本原,有人居然说气是万物本原,他们居然把这个非存在当做了存在,所以他们是错误的观点。
而且他认为还有一种意见的观点也是错的,这种观点他就不点名批判了赫拉克利特,他认为认为存在者存在,非存在也存在,这也是错误的观点。存在者当然就是他说的思想抽象物,而非存在也存在,就是赫拉克利特提出的火和万物也是存在的,逻各斯也存在,两条线叫复线。就是既承认感觉事物的真实性,也承认思想定形物的真实性,他认为这种妥协也是一种意见。
当然到了后来,柏拉图变得更加平和一点,他说,"感觉事物不是非存在,而是不真实的存在。"它也存在,但是是过眼烟云。这就像我们中国禅宗里面六祖慧能的智慧。六祖慧能当时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就是两个和尚在争论说,旗子被风吹得动。两个和尚争论,一个说是风在动,一个说是旗幡在动。
结果,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当然我们说这是典型唯心主义的,但这是很高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看见风动,他看见幡动,说实话,这都是见仁见智的。
但是,最真正的智慧是在于心动。心不动,万物都不动。西方巴门尼德一直到柏拉图的观点,跟这个也有多少相似之处,就告诉你,感觉事物固然看着好像是活灵活现的,但实际上它都是过眼烟云,都是不真实的存在,而只有概念才是真实存在,心中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
所以这样就分成三个:
一是存在。
二是非存在。
三是既存在,又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