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别人眼中的“好老师”,今天却突然感到无比的惭愧和内疚。
24年前,初三紧张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报考志愿结束后大家将要迎来决定性的时刻——中招考试,整个校园非常安静,大家都在紧张而又忙碌地复习着,只有我在院子里从清早站到了傍晚。我不想报中师,我的梦想在县一中,那个时时刻刻让我梦牵魂绕的地方,我的理想在远方,可是父亲以及我们学校的校长极力让我报考中师,原因是家境并不富裕的我,没有理由让父母一直供我上学。眼看着太阳已经从西边的教学楼沉下,乌鸦一群群地从头顶飞过,校园的柳枝有翠绿变得墨黑,我不忍心父亲就这么从早陪到我晚上,更不忍心父亲就那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一直劳作下去,我妥协了。
虽有一万个不甘,但我却从未想到过改变,我慢慢地接受了我的师范生活,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三年的师范生活在恍恍惚惚中就走到了尽头。
3年后,刚刚师范毕业的我分配到了本村小学任教,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当我被老班主任,也就是我的小学老师领进教室的那一刻,我才真正地确定我是一名教师了。那时的自己年轻、开朗,跟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打成了一片。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是教育理念,更不懂的什么是教育的本真,就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带领着那一群孩子走在了学习的大道上。
整个学校五个年级(那时候是五年制),十个教学班,没有教研,没有集体备课,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揣摩。我不仅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外代音乐、美术,再加上体育,我成了无所不能的小学老师。
那时候,“好老师”的标准就是所教科目成绩好,我也就严格遵照该标准执行,课堂卖力地讲解,课下加班加点地辅导,不放过任何学生,不管他智力高低,不管他能不能接受,全部按照我的想法强行加入,补完语文补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所教的学科全部名列前茅,于是也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好老师”。
课下,我带领孩子们上山、下地。星期天的午后,七八个孩子跟我一起到离家不远的山坡上玩,我们折断树枝,搭起个大大的窝棚,铺上绒草,躺进去看整个下午的书,临近回家时,我们绕着山坡,摘上满满一兜的酸枣,伴着夕阳,跟着群鸦,回到村庄里。秋天,孩子们跟我一块来到地里,挷玉米,休息期间,我们在地里挖一条深深的沟,找来玉米稍和干了的叶子,把玉米搭在沟上,下边烧起火,玉米的香味和着燃烧的烟味一起扑入鼻中,黑乎乎的玉米胜过世上所有的山珍海味,满嘴巴、满牙齿、双手上无不留下吃过烤玉米的证据,黑乎乎的我们怎么也掩饰不住幸福的滋味。
时间在慢慢流逝,我的工作热情也在慢慢地消退,但是依然没有想过改变的我还是走在来时的老路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啃着自己的老本儿坚定地走在教育的大道上。
就在去年,一次偶然的学习机会,当我看到我们的教育同行们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另外一种生活状态,我才知道自己得改变,于是我迷恋上了读书。
今天,当我看到了李迪老师、焦兵书老师、秦望老师,以及为自己的60岁做规划的张国庆老师的成长经历,他们的研究方向,我再一次地明白了教育不等于成绩,学生是世界未来的主人,我们面对的是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今天的成绩。
今后的孩子该怎么教,教会他们什么,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自己应该研究的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