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与大家分享第二章内容,希望对大家在学习上有所启发。这一章中作者谈论的是人的大脑中的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什么是“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focused mode)
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它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专注模式与大脑前额叶皮层(在脑门正后方)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关。
发散模式(diffuse mode)
即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松弛状态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 ,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发散模式看起来跟任何一个特定脑区的关系都不太密切,它更像是“弥散“于整个大脑之中。
两种思维模式的对比
分别用“弹球机”和“电筒”两个类比来详细的讲解”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区别。
1、弹球机
专注模式好比一台排布紧凑的弹球机,而发散模式更像一台间距松散的弹球机。在脑力“弹球游戏”中,小球就代表了一个想法,它从弹簧推杆上飞出去,在成排的橡胶弹柱间发生随机碰撞(你可以将每个弹柱看作是一小簇神经元)。
当处在专注模式时,紧密排布的弹柱能让你更轻松得到一个确切的想法,当你专注于某事物时,清醒专注的前额叶皮层就会自动沿着神经通路传递出信息。这些信号会奔赴与你思考内容相关的各个脑区,将它们链接起来。但有时候,你会无意中发现高度集中的思维却是南辕北辙的,就像下面左图中所画的那样,你的“思维小球”在图片的上方弹来弹去,与整张图的下半部分遥不可及。 因为你曾经有过类似的思考,走过这条老路,所以上半部分的路径相对来说比较宽阔一些,下半部则是全新的思维,还从未被踏足。
当处于发散模式时,间距松散的弹柱则容纳了更为开阔的全局视野,每个想法在两个弹柱之间的旅程都要更遥远,它把相距甚远的节点连接在一起,你可以从一个想法嗖地飞到另一个看似无关的想法上去。当然,用这个模式你无法专注解决某个特定的或精确复杂的问题,但它可以让你离解决办法更近一步,因为在到达任何一个“弹柱”之前,你的想法都经历了一场长途跋涉。
2、手电筒
手电筒打出的光也能更直观的区分“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专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径直照到一小块区域上。而如果你拨到发散模式,光柱会比较分散,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为什么要有这两种思考模式?
1、生物演化
在生物演化过程中,脊椎动物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并繁衍后代,就要面临两个主要问题,其一,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捕捉到猎物获得食物;与此同时,也必须警惕视野中是否有天敌出现。处理这两种不同的任务,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两个大脑半球分别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如果你观察鸟类啄食,就会发现,他们先啄一下,然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上去就像是不停的在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2、人类大脑运转方式
人类大脑的左半球与慎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它更擅长于处理连贯性的、富于逻辑性的思考;而大脑的右半球更多的与处理情绪、四处扫视环境、与他人互动之类的活动,同时应对即刻发生的活动或是宏观问题的处理也与大脑右半球相关。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人并没有“左脑主导或右脑主导”一说,在解决问题时两个大脑半球都有参与。大脑在理解和解决任何问题都是在两种基础思维模式间相互切换。
在这一章中,作者谈论“专注模式”时提到了思维的”定式效应“在这种效应里,你脑海中已有的或是最初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想法或者答案。这种现象常常会出现在专注模式里,想想专注模式下的弹球机,思维小球费力地撞来撞去,却总是离正确答案很遥远,拥挤的弹柱阻碍了你的思维飞跃到新的位置。
定式效应(einstellung),此词原为德语,意思是“装置”,基本上你可以理解为先入为主的概念,它会变成未来思维旅途上“装置”好的路障。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在两种思维模式里转换思维,才可能更快的解决问题, 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专栏里讲解“万能钥匙”的概念时也阐述过这个观点,当遇到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别总盯着问题本身看,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也在“智商”概念里所提到的调整关注焦点。
下面这个认知小练习可以让你感受到专注模式到发散模式的转换过程。 你能否只移动下图的三个硬币就组成一个新的朝上的三角形呢?
如果你的大脑非常放松,没有把注意力锁定在任何事上,解决办法会轻而易举的浮现在眼前。(答案会在后续的文章给出)
本章小结
1、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你会在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择一而用
2、 如果我们开始就用专注模式处理新的概念和陌生问题,很容易止步不前
3、想要发掘新点子,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最初的专注,接着也需要给注意力放一个假,让它从眼前的问题溜开一会。
4、 定时效应就是说因死盯着有瑕疵的方法不放,而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切换到发散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中解脱出来。记住,有时候你的思考得灵活点。想要解决问题,理解概念,你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概念之间转换,最初的想法反而可能是误导。
小加餐:
阅读的小技巧
在你初读一本书的某个章节或某个部分,而且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或科学概念时,先宏观浏览一遍比较好。不只是看表、公式或图片,还有小节标题、总结,甚至是章节后的思考问题,最好也看看。它会为你的思维提供动力。你会惊讶的发现,用一两分钟预先翻阅,在开始深度阅读,会对思维组织产生很大的帮助。你正在创造小小的神经挂钩,把思维挂靠上去,这会使把握概念变得更加轻松。
虽然书中提到的是有关于数学和科学概念类的阅读,大家在阅读其他类型书籍时不妨也试试这个小技巧,也能帮助你更好的去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克服拖延的小方法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拖延,关掉手机,或是任何其他干扰源,用一个计时器设定25分钟,在这25分钟里,全神贯注于一个任务,什么任务都行。不用担心能不能完成它,专心去做就好。25分钟一到,你就可以停下来奖励一下自己,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如看看网页,翻一下手机。注意,奖励与工作本身一样重要。你会惊讶的发现于这25分钟的成效——尤其还是在你专注于任务本身,而非在于任务能否达成的情况下。(这就是所谓的番茄时间法,在后续的章节中会更详细的聊到它)
你是否发现了,其实这两个小技巧的基本原理就是应用了“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在阅读一本书时,或者发现自己拖延时,不妨试试上面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