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一本用“总分总结构,先结论后解释”这11个字就可以说明白的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只适用于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内部培训的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故作高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书。
也有人说,这是一本对思考、写作和表达(工作汇报、公众演讲)都很有帮助的书。
我想说:
这是一本例子比理论更难懂的书;
这是一本读到一半想放弃但还是啃了两遍的书;
这是一本让我读到抓狂掉头发的书。
所以,如果你头发太密,我建议你多读几遍。
《金字塔原理》要点梳理
《金字塔原理》一书共有4篇,分别阐述了: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
第一篇:表达的逻辑
1.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2.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3.如何构建金字塔
4.序言的具体写法
5.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第二篇:思考的逻辑
6.应用逻辑顺序
7.概括各组思想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逻辑
8.界定问题
9.结构划分析问题
第四篇:演示的逻辑
10.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11.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12.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第一篇:表达的逻辑
第1章: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1.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将思想(观点、结论、要点、论点、论据、建议、行动、步骤等)归类分组(找到某种内在关系组织你的材料,如果需要理解的内容超过7个概念时就需要建立树状层次以降低理解难度;实际应用中,超过3个就需要进行归类分组)。
例子:妻子让丈夫买9样东西。
原版:买点葡萄、牛奶、土豆、鸡蛋、橘子、咸鸭蛋、萝卜、苹果、酸奶
金字塔结构表达:
2.向读者介绍(传递、阐述、论证)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是结论先行,自上而下(即上一层次是对下一层次的概括提炼)表达。
例子:同上。
3.金字塔中的思想,应遵守4个基本原则。
(1)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2)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3)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4)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A.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B.时间顺序(步骤/因果顺序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C.结构/空间顺序: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逆时针/顺时针……
D.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次次重要。
4.条例清晰的关键,是把你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在写作前用金字塔原理检查。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1.金字塔结构的各个层级上包括各种思想;思想使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或学员)产生疑问。
2.在纵向方向上,各分支、各层级上的思想,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3.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以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方式回答读者的疑问。
(1)如果选择演绎法回答由某个思想引起的疑问,你就必须进行3段论式的论述,其中,第二个思想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者谓语做出的表述,第三个思想是从以上两个思想中得出的结论。
(2)如果你选择以归纳法回答由某个问题引起的疑问,你就必须保证改组思想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并且可以用一个名词表示。
4.序言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回答。冲突因背景而产生,背景和冲突都是读者已知的事实;冲突导致读者提出疑问,而文章将回答读者的疑问。
5.序言的讲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将回答读者最初的疑问。
6.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关系
(1)序言引出读者最初的疑问。
(2)金字塔顶端思想回答的疑问,来自读者已知的事实。
(3)各种思想纵向相关(疑问/回答式对话)。
(4)各种思想横向相关(演绎/归纳,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
7.这三种子结构(即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逻辑、讲故事式的序言结构)能够帮助你找到构建金字塔所需的思想。
(1)了解了纵向关系,你就可以确定某一层次上的思想组必须表达哪种信息(即: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思想提出的疑问)。
(2)了解了横向关系,你就可以判断,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是否以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了这种信息(即:是否是正确的归纳或演绎论述)。
(3)更重要的是,了解读者最早提出的问题,将确保你组织起来的思想与读者有关联(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读者的初始问题)。
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1.自上而下法
(1)确定作者想论述的主题。
(2)设想读者的疑问。
(3)给出答案。
(4)检查背景和冲突是否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5)证实答案。
(6)填写关键句要点,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使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2.自下而上法
(1)列出作者想表达的所有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关系。
(3)得出结论。
(4)倒推出序言,序言部分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的内容,序言的目的只是告诉读者一些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
3.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一旦你知道自己想在序言的主体部分说些什么,你就可以根据你想产生的效果,以任何顺序写出这些要素,不同的顺序产生不同的文风,但一定要从背景开始构思。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如果读者在阅读的最初30秒内还不能清楚了解你的全部思路,你就应该重写这篇文章。
*如果文章较长,用小标题。标题应呈现某种思想、观点或结论,而不只说明要讨论问题的类别。例如,不要用“我们的发现”、“结论”这类的标题,因为这些字眼对于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没有太大帮助。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已知的信息,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2.序言通常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答案。
3.序言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和主题的要求。
4.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关键句要点就是“步骤”,它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为每个关键句要点写一段引言,引言的要素与序言的要素一致。
5.序言必须采取“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的讲故事结构,但是各个部分的顺序可以有所变化。
(1)标准结构:背景–冲突–答案。
(2)开门见山式结构:答案–背景–冲突。
(3)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4)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答案。
6.序言要用讲故事结构,是为了通过设置新奇、悬念,激发读者兴趣,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让他们觉得内容与他有关。
7.冲突就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8.序言的常见模式
(1)将疑问强加给读者的发出指示式,强调读者该如何做。
(2)请求批准式,强调是否批准方案执行。
(3)解释做法式,类似发出指示式,强调如何做读者以前没做过的事,或者如何正确做已经在做的事。
(4)比较选择式,不同的方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应该选择哪种方案,看上去是找替代方案,实际上是围绕替代目标选择不同方案。
第五章: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1.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
2.对演绎推理的概括,就是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概括整个推理过程。
3.归纳推理是把具有相似性的思想归类分组,根据各要点具有的共同性得出结论。
4.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方便读者理解。
(1)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推理过程。
(2)归纳推理,是把相似的、具有共同点的思想或相关的行动归类分组。
(3)在关键句要点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利于读者理解。当你进行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如果不具备这一点,就不是演绎推理而是归纳推理。
5.用归纳法时,必须具备以下两项主要技能:
(1)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同点的名词。
(2)识别并剔除改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属同类、不具备共同点)的思想。
6.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1)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2)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第二篇:思考的逻辑
第六章:应用逻辑顺序
1.应用逻辑顺序可以确你不会:
(1)把新闻条目当做思想列入。
(2)遗漏某一组中重要的思想。
2.任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都呈现了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归纳组合逻辑顺序共有3种:
(1)时间顺序(步骤/因果顺序等):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
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2)结构/空间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
例:组织结构图/成功关键因素示意图/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逆时针/顺时针……
(3)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次次重要。
3.通常有3种划分组织活动的方式:
(1)根据活动本身(如: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各部分展现的是一个逻辑过程(流程),采用时间顺序。
(2)根据活动发生的地点(如:东部、西部、中西部),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应采用结构顺序。
(3)根据针对特定产品、市场或客户活动的集合(如:各事业部,各业务单元,轮胎部,硬件部,体育设备部),是一种归类。各部分思想应采用重要性顺序,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以是任何排序标准(如:销量,投资额等)。
4.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找不到以上顺序,说明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的思考还不周全。
5.创建逻辑结构后划分的各部分要符合以下要求: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6.为了检查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你可以:
(1)先把每一个句子改写成能说明其实质的短句(即只保留主语、谓语、宾语,删除定语、状语和补,只保留动词、名词,删除形容词、副词)。
(2)再把相匹配或具有共同点的句子合并同类项,组织在一起。
(3)最后选择使用适当的顺序。
7.如果思想属于行动性思想(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等)
(1)明确说明每一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效果、目标)。
(2)把能产生同样最终结果的行动(行为、步骤等)归类分组。
(3)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类别),并依此排序。
(4)检查是否遗漏了任何步骤。
8.如果思想属于描述性思想(即介绍观点、情况、信息等)
(1)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有共同点的思想归类分组。
(2)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找出相似之处、共同点)
(3)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4)检查是否遗漏了任何步骤。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比如“XXX存在以下3个问题"等),也就是要“言之有物”。
2.分组应遵守“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MECE)原则。
3.行动总是按时间顺序进行,通过说明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概括行动性思想。
4.把描述性思想归类分组,是因为该组思想具有共同特性,它们都:
(1)针对同一类主语。
(2)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3)包含同一类判断。
5.将行动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1)发掘每一个行动的本质。
(20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比如,采取一项行动,是必须在另一行动开始之前,还是为了完成另一行动?)。
(3)明确说明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4)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6.将描述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1)找出句中结构的共同点。
(2)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3)说明共同点隐含的意义。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8章:界定问题
1.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1)切人点/序幕(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方面)。
(2)困扰/困惑(说明什么事情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3)现状R1(确定非期望结果)。
(4)目标R2(确定期望结果)。
(5)答案(到目前为止,针对问题已经采取的措施,如果采取了的话)。
(6)疑问(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疑问,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做什么)。
2.把界定的问题转换成序言
(1)从左往右再往下。
(2)读者最后知道的事实就是冲突。
3.外展推理:无结构推理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1.结构化分析问题
(1)界定问题。
(2)使用诊断框架,呈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
(3)假设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
(4)收集信息,以证明或排除所作假设。
2.使用诊断框架,呈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展示一个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1)查找具有因果关系的活动。
(2)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
3.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结构中导致问题产生的部分
4.使用逻辑树
(1)产生和检验解决方案。
(2)揭示思想一览表的内在关系。
第四篇:演示的逻辑
第10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用多级标题、行首缩进、下划线和数字编号的方法,突出显示文章的整体结构。
1.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组合之间的过渡。
2.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思想组之间的过渡。
第11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1.设计PPT演示文稿应掌握以下原则
(1)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2)演示文稿中,文字幻灯片占比10%,每页不超过6行30个字,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结论、建议,说明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同时,每张幻灯片只说明一个论点、论点要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文字尽量简短、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整数数据、字号要足够大(字号大小英寸等于最远距离英尺除以32)、逐级展开呈现。
(3)图表幻灯片占比90%,阐明用文字难以传达清楚的数据、关系等信息,更简单易懂,更形象直观,更有冲击力。
2.使用故事梗概,简要说明整体结构。
3.排练,排练,再排练。
第12章: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1.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或画思维导图)。
2.把图像复制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