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压根就算不上“断更”,因为一共也就才刚开始更新了十几天而已。本来想说今天也就混过去算了,但是收到了亲生队友的催更。
所以今天开始更新的第一天就来聊聊昨天“断更“的话题吧。
聊正题之前,先说一个最近让我特别有感触的事情。也就前几天,我象征性的总结了下2018年的好事和坏事,发现除了朋友的喜讯外,基本能让我开心的好事都是遵从内心并且坚持的事,而留下遗憾的都是没能坚持的事情。
比如看书,算是我18年最大的收获。从5月中旬起到10月,一共读完了72本书,平均一月12本左右。这个数字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的。一我自认为不是喜欢看书的人,刚毕业的头一年还能保持每年读完2-3本书;二来15年起微信公众号都看不出来,书也就压根全丢了。还有就是健身,上半年时间比较自由的时候,我能保持每天2-3个小时健身房,晚饭后自行车或者步行30mins+的节奏,也正因此,从1月8日-8月1日期间,在不节食忌口的情况下,我成功减重25斤。这两件事情起源都不是深思熟虑的规划,也没想着能做多久,但慢慢就坚持下来了,而我也在其中确实感受到了充实利用时间的满足感。
只可惜这两件事情也都只坚持了半年。8月搬回北京后,健身就断了,导致复胖10斤;11月因为工作变动,读书也断了。但其实根本不是忙到没时间,还是太懒和太容易放过自己,尤其我这种在放弃赛道上持续输出特别稳定的选手,只要有一天断掉,后面就很难续回来。
为什么我总这么容易放弃呢?太笼统怕说不清楚,正好可以拿这次“断更”来分析:
1)对于写作主题我很纠结,目标不明确。身边也有朋友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基本结合自己过去工作经验,做很系统的方法论输出,每个话题都会事先把框架拉好,分几步循循渐进地讲清楚一件事情。目前我没有这个体系,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这个号没什么人关注,但是我还是莫名其妙有心理包袱,会不断怀疑这种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2)我是一个情绪敏感的人,但对总结这件事情太「钝感」了。过去我对事情的关注点都只是单纯的「感受」,无论这种「感受」好坏,我都会无限放大,以至于内心情绪随时都会剧烈波动,影响我对这件事情的判断和思考总结;而当我的情绪开始泛滥时,会忽视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和机会,进而产生“没什么可写”的认知
3)时间约束感不够。这次“断更”最直接的原因其实是周五晚的一顿聚餐。吃多+晚睡带来的连锁反应导致周六状态一直不好,即便我也在早上9点左右就醒了,但还是没有心情来写东西,总想着一天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晚上再写。但其实最后也就真的鸽了
这三点的根源其实就是目标和执行力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放弃”都源于这两方面的失误。
虽然「提高持续内容输出能力」是我开始日更计划的初心,但提高内容输出能力到底能做什么,其实我还没太想好。那些日更输出系统方法架构的朋友,都是奔着经验总结往行业专家方向走。可我正好处于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迷茫期,并没有什么可值得总结的经验。
好在前天看公号@辉哥奇谭的文章《给内心敏感的人提个醒》,里面有句话把我点醒了。辉哥说自己也是个敏感的人,坚持日更写作的目的,是把所遇到的问题和自我做一个隔离,通过写作思考来判断外界声音是好是坏,训练自己应对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同时又极大程度保留自己敏感的优点。
想明白这点后,我对日更这件事情的规划也就清晰了,首先一定是「写自己的心声」。我是一个特别怕自我曝露的人,很怕跟人掏心窝而暴露自己的弱点。尤其文笔还不好,就会羞于写作。但慢慢就发现连流畅说出想法和感受对我来说都变得困难。这是短期内希望通过日更计划解决的难题
其次是「高频小量胜于低频大量」。就像我开始读书和健身,并不会每天刻意追求达到什么数量,但要保证每天都有,慢慢就能坚持下去。但如果我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每日5km的目标,每天一睁眼任务感就特别重,就更容易放弃。所以日更计划会继续做,但不一定每篇都这么长,但一定会保证每天都有
最后,培养「限时完成」的观念。每早9点更新,就意味着我要在头一天晚上找时间来梳理当天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给我的思考反馈;其次,我需要保证第二天早起,能空出时间写作和排版(目前写一篇如此长度的文章需要1h左右),这就意味着我要保证一个相对正常健康的作息,拒绝很多深夜诱惑
鸭,还真是个大工程。那今天就到这里吧,明早9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