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人的行为
大多数的管理者在成为管理者之前,其实是业务或者技术高手,成为管理者之后,仍然认为靠技术因素可以获得好的业绩,往往还习惯做英雄,还试图靠一个人的“武艺”赢得天下,这就造成两种错误思维,一、重技术/业务,轻视管理;二、一个人拼命干,但意识不到也不重视发挥团队成员。
管理者的任务是集结众人的力量与部署/成员共同完成工作。因此,评估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为了达成组织目标,管理者是否能发现部署的能力,是否能帮助部署提升能力,是否能持续的(有效激励部署,提升工作意愿)、充分的发挥部署(实现人事最大化的匹配)的能力贡献于组织。因此,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人性行为,基于人的本性去理解人的行为和影响人的行为。但是管理者常常觉得,我自己就是“人”,想当然的、下意识的觉得自己已经探究到人性行为的规律,而不再重视对人行为的深度理解和再研究。再者因为职位(我是领导,员工听命照做很正常,没什么了不了解的),或者过分相信自己过去的经验判断,易导致管理者对人在感受层面变得麻木和麻痹,忽略对人性和人的行为的研究和探究。
如果我们只看到部署/成员身着职业装、微笑示人(如图一右侧)、伏案工作这些表面行为,就认为这是“真实的部署”,这只能说明我们对人的认识不够全面,还停在表层认知。人会受到“心的背景”影响。也就是,人的表层行为背后还有不被察觉的情绪,感受、价值观(图一左侧)等等,我们可能会被心事所困,情绪低落;我们可能因为美好的愿望即将实现,而变得兴奋异常,各人各色,但这些我们可能会隐藏起来。作为管理者要看到部署“心的背景”,抑制成员的感情(感受和心情),让员工理性行动。
我们常常把人看的过于简单,认为只要表扬、奖励(正面刺激)员工,员工就会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去开展工作;认为只要批评、威胁(负面刺激),员工就会终止我们不期待的行为;认为施加压力,训斥(负面刺激)员工,员工就会努力完成目标。对不同的人采用相同的方式刺激,比如同样是表扬,有些人可能爱听,有些人反倒反感;管理者期待的“一定的刺激就会引发部署一定的行为”愿望,如果这样去肤浅认识人性,粗糙对待员工往往难如其愿。
人格不同,每个人对待刺激的反应不同。我们很难不把部署当做道具,当做完成任务的工具使用。这很可能让管理者减少对部署工作感受层面的重视,但切莫忽略人的人格和尊严,伤及部署人格和尊严的管理者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管理者有时候会威胁员工,“你再不好好干,就打包走人”但情况并未朝着管理者期待的方向发展,员工依然懒散,成果依然欠佳。管理者并未洞悉人的行为规律,并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管理者期待的行为。这是普遍现象!刺激如何影响行为,刺激与行为之间还受到哪些要素影响?如何实现用特定的刺激方式引发期待的相应行为?这是管理者需要深度思考的逻辑原理,更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管理方式。
某种刺激会引发行为与行动,同样的刺激可能引发不同人采取不同的行为、行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刺激会引发不同的行为、行动,这些不同是由于哪些因素影响。我们需要来稍作分析。
影响因素(图二)很多,比如你批评部署,这个批评刺激就会引发不同的行为,有些人可能抗争,有些人可能沉默,有些人可能摔门而出,不同行为的背后,受到价值观、态度、身体状况、周围环境、性格、需求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些诸多因素中,决定出现何种行为,怎样行动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和态度”。刺激通过需求和态度呈现出不同的行为。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群居活动造就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类需求是基于人的生命延续和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需求多种多样(图三),平日藏在我们的意识(潜意识和显意识)之中,一旦感受到外界的刺激,潜意识层面的潜在需求就会转换为显意识层面的显在需求,而显意识层面的需求就会因为刺激的影响形成目标,进而产生特定的行动,去达成目标满足需求。如图所示一个人行走在街上,“衣食住行”的需求隐藏在潜意识中,到了吃饭的时间,周围的餐饮店就会形成刺激,这个时候“食的需求”就被激发形成显性需求,进而被刺激,就会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吃什么种类的餐品,到那类型的店子去吃(目标),接下来就会行动——步行到相关的店面,点取相关的餐品,进食,直至吃饱(结果达成,需求满足)。(图四)
当部署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达成工作目标而下决心全力以赴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障碍。障碍可能来之部署本人,因为不相称的意识和目标;也可能来之管理者,错误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还有物的因素,条件欠缺等等。障碍产生的时候,我们会本能想排除,然而总有努力排除不了的障碍,这个时候可能人就会觉得变得焦躁、纠结、烦乱,产生负面的情绪,就会受到感情支配,变得不冷静,让行为变得不理性。部署的这种状态,称之为“需求不满”。
需求不满的行为多种多样:比如找借口辩解,逃避责任或者拒绝执行,攻击性的行动—(积极攻击)顶嘴,指责,讽刺,(消极攻击)偷懒,沉默,敷衍了事,不合作,孤僻,更换目标,把工作的精力转移到业余爱好上;固执,明知不可行,还坚持做等等。“需求不满”产生的种种行为会严重影响目标的达成和业绩的实现。因此管理者需要加以重视!
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首先是认识到需求对行为影响的重要,进而关注员工的表现,通过日常的观察、交谈,或者间接了解等等发现员工的需求。对于能满足的需求尽量满足。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因此管理者需培养员工对需求不满的耐性,减少因需求不满造成的影响。
再者是态度,态度分为身体的态度,精神的态度(如图六)。我们常说一个人态度傲慢或者态度谦虚,这个是行为层面可以观察到的,称为身体的态度,另外我们有时候也称赞别人“做事的态度令人佩服”,这个通常指人的精神态度。身体态度是精神态度的表现形式。精神态度又分为“有意识性的精神态度”和“自然形成的精神态度”;“有意识性的精神态度”是通过读书、受教育等学习来的,比如我们在学校的教育中强调尊老爱幼,于是在公共场合就出现了给老年人和小朋友让座的态度,这是有意识性的态度,是教育的结果,所谓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实质是改变一个人处事的态度。自然形成的精神态度也分两种:一时之强烈精神冲击所形成的精神态度与长期经验、训练所形成的精神态度(习惯、习性),比如对一个人信任的态度,可能是源于在你危难之中,对方给予了你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这个刺激就让你对她产生好感进而形成信任的态度。而长期经验所形成的态度,比如在某种岗位上久了,可能就会产生相关联的态度,一个军人在部队中已经形成了很好服从态度,进入企业以后,他也比一般的员工能展现出更好的接受命令,完成命令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愿意招军人的原因,是因为长期训练/经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服从态度、执行习惯。
职场中管理者在有意或无意中,对部署进行刺激,经由部署的需求、态度呈现不同的行为,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提高对部署需求的觉察能力,需要培养部署良好的态度,通过有效的刺激针对特定需求、能预见的态度,引发有效的行为,促成目标与业绩的达成。
备注:后续会针对管理者如何处理需求不满与进行态度影响展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