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那天,北京下了一场大雨,我家在顶楼,阳台漏雨了,雨水顺着晾衣架淌了下来。之所以对这一天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同事说,差一天就是“7.21”了,就是北京特大暴雨伤亡很重的那次。
在这天之前,我加入了一个微信群,是从小区电梯里张贴的一张纸上扫一扫加入的。这个群建立的缘由大体是说,院子里的灯坏了,还有喷泉不喷水了,小孩子多,怕不安全,建议大家联合起来找物业,修灯,拆喷泉。
原本是件挺好的事情,起初大家都很支持。但就在大雨过后,统一战线开始瓦解了。
微信群里迅速分为了两派,一派主张修房顶和外立面,做防水,一派主张修院子里的灯和拆喷泉,看似并不沾边的两件事情,矛盾集中在了一个问题上——是否动用公共维修金。修房顶的一派坚决要求动用公共维修金,因为小区楼房已经过了5年,根据合同约定,物业已经不负责免费保养外立面,如果不用公共维修金的话,修房顶就要自掏腰包。拆喷泉的一派则认为,修灯和拆喷泉属于物业应尽的义务,反正我们的房子没漏雨,公共维修金就是不能动!
这是第一撕。
过了几天,群主组织大家一起去物业闹事,我也报了名,去看看也好。唯一不赞成的一点是,群主要求一定人要多,人多嗓门大,胜算也大。在我看来,拿一纸法律条文,一切都解决了。没有依据,吵翻了天也没用。但也没说什么,想着一起去就去了,这么多人怕什么。
后来闹事推迟了一个星期,包括我在内的几户业主因为另有安排,去不了了。渐渐地,一些人的冷言冷语就出来了,比如“有些人就是会动动嘴,真到行动时候就找理由不去”、“谁没事啊,都是借口”,反正就是让人很不爽。一个邻居说:我的行业是培训,就是周末要上班。马上有人接话道:谁不上班啊,就是平时去我也会请假的。第三个人说:群主一片好心,你们都没人响应,太没劲了。群主说:太心寒了,我以后再也不组建这种群了。
吵吵了半天,而去物业闹事,并无后文。
这是第二撕。
安静了一阵子,群里开始有人说自己的邻居多么多么没素质,纸盒子捡回来塞到暖气井里,安全隐患多大啊;还有人说小区租房子的太多了,难免混进来乱七八糟的人;又有人提议成立个业委会,替换掉物业。
那些说别人没素质的人,背后议论和侮辱别人,本身并不是一件多有素质的事情;买了房子的人,谁不是白手起家,有本事换高档小区去啊;提议换掉物业的人,业委会的责任是监督物业,而不是取代物业,这是基本常识。
要不是我的房号按照规矩登记在了群备注里,怕日后被误伤,早就退群了。
这是第三撕。
现在,该群已沦落为各种发小广告、微店链接、代购、请求帮忙投票的“和睦邻里群”。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同利益的群体之间,好像只剩下了对立和撕逼。医生和患者撕,老师和学生撕,老板和下属撕......好像不撕两句,就会被人欺负、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一样。
作为阳台漏雨至今还没得到妥善解决的我家,我和Mr. Wang找过物业几次,也一再强调相信他们会解决。我不相信谁嗓门大谁有理,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讲道理和人性。
很多事情不是齐心不齐心的问题。就算非要找物业闹事,首先,得有一个利益一致的团体,不一致的话,要么分头行动,要么协调关系统一口径;其次,组织者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很重要,这次的组织者对群里的人说话都很不客气,缺乏礼貌,从一开始让人很抵触;第三,嗓门大的人厉害这个道理是站不住脚的,拿到依据,一条条念给物业听,如果物业做不到,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哪些途径,这比打一架都管用好么。
否则,换多少个物业都白搭。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