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还是人流济济的车站,再或是噪音轰鸣的机场,都在时时上演着别离。别离的也许是故乡,或者是父母子女,也可能是爱人朋友。别离也许是暂时的,也许是长久的,更或是是永别离。
有人说:家乡的月亮比较圆。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最无辜的就是不得不与故乡被别离。
2000年,12岁的我和父母踏上了离开老家的火车,那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车的经历。然而所有的兴奋都被别离的伤感淹没。回忆当时,我对父母有诸多的不满,我认为我是最无辜的牺牲品。
父母背井离乡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偿还父亲久病的积债。那么何苦非要带上我这么一个拖油瓶,我的随行不但帮不上忙,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累赘。站在列车车厢的过道,看着过道、还有车厢的两端,甚至还有座位下面都是挤着满满的人和大包小包的行李,我想到了“合理解释”:他们是因为愧疚,因为我的前12年里他们把我寄养在姥姥家,我的一切他们参与的太少,所以,此刻心里愧疚,所以勉为其难的带上了我。带着这份无辜和不满,我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了新的开始,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如今我也踏入社会,为人妻,为人母。回想过去我也融入了新的学习环境,有了新的同学、朋友。如今踏入社会我也理解了父母的苦衷,为了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偿还债务,他们抛家舍业、背井离乡,举家来到一个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的就是尽心尽力的履行自己那份责任。
三十而立,我在这个新的城市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但我依旧觉得我是客人,不是主人。
2011年1月2日,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我在这个新的家乡结婚了。婚后的生活不算富裕但也可以吃饱穿暖住楼房,即便是租的,也是我和爱人专享的小窝,不用像以前一样住集体宿舍,或者和父母住一间房子并且睡沙发。延续这这份幸福和满足我们携手并肩一起努力,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瑶瑶、有了自己房子、有了四个轮子的车子、有了第二孩子承承。我和爱人彼此在这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圈子,并且说着和当地人一样的方言,但是,我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外乡人。
相信每一个人对于独具中国特色的春运感触良多,我也是春运大军的常客。每到腊月,看到街上有人拉着行李箱,看到小区有人往车里塞着回家的礼物,看到新闻里春运开始一票难求,我的心就开始莫名的慌乱。回!回家!回老家!心里似乎有个小人就这么一直呐喊着。难道现在这个城市、这个家、不是我的家,每一次我都在心里挣扎着!
回家了!过完大年初三,又一份伤感涌上心头,倒计时又开始,又要离别了。别离之后,新的期待又开始了,何时再回老家?
一年365天,在这个新的家乡我要生活、工作、学习350天,在我的老家仅仅只待15天,但是,我依旧认为我是老家的主人,是这里的客人。
即便,所有人都认为我属于这个新的城市,而我依旧觉得我的内心只属于老家!
我经常听人说:听您的口音应该是本地人! 听到这些,我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恰恰相反。因为我的户口所在地还在老家,而他的已经迁至新的城市;还有,我说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是为了入乡随俗,与人与己方便,和我是哪里人无关;另外,我生在何处,老家哪里和你的猜测无关,和我的心理归属有关。
即便,所有人、种种迹象表明我就是们认为的当地人,那我也不是,我的故乡只有一个,是我内心深处最温暖的那个----老家!
相信有太多的人跟我一样有两个家,一个出生、成长,还生活着父母亲人遥远老家;一个打拼、独立,自己和另一个人组成的新家。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周而复始的成为春运大军,奔波在回老家和返城的路上。虽然,身体是疲劳的,但是,对于思乡心切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