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儿八经地谈一部电影。
高田勋的《萤火虫之墓》。
在看之前,无数人跟我说,哎,你别看,你泪点那么低,会哭死的。
然后,我其实一直没敢去看。
事实证明,别人说了都不算,要自己去感受之后才有资格评论。
抱歉,看完,我实在哭不出来,甚至里面没有任何一个细节冲击到我的泪点。
只是觉得有一种被压抑的、释放不出来的慌乱感,在萤火虫布满夜空的时候,仍旧存在的让人难受得紧的感觉。
那种在战乱的时候被暴露出来的人性的冷漠,像一张巨大的液体琥珀,把鲜活的生命永久地固定在那里,企图唤起观众对于战争的思考和反省。作为一名政治和历史都知之不多的纯粹看电影的观众,我不会想再去看第二次。
与好坏无关。
坐地铁,迷迷糊糊间听到硬币刷刷地声音,我睁开眼睛,看到有一个跛了腿的老大爷拿着饭盒在地铁乞讨。
然后,坐我对面两位大妈开始评判。
“这种人哦,千万不要相信,都是假的。”
“对对对,他们赚钱太容易了!跪一下拜一下就把钱赚了!”
“太缺德,这些人真的是没必要活在世上,浪费资源。”
“不该活的偏偏活在世上。”
……
我下车了,并没有听完,不过也没必要听下去。
年迈的母亲从乡下挑了一篮子鸡蛋来公司看女儿,被女儿嫌弃丢人赶走。我目睹她在烈日下抹着眼泪,把鸡蛋收拾好,艰难地穿过城市车水马龙的人行道,缓慢消失。她的女儿还是很生气地瞪着母亲离去的背影,掸掸刚刚被母亲碰过的地方,踩着高跟鞋回到写字楼。
风光地谈笑风生,背后是这样的标点。
曾经在旅途上遇见过一个同龄的女生,摆摊卖当地的手绘地图。她说,村里人嫌弃她妈妈是个疯子,便把刚刚生了她的妈妈赶出村里,而他爸爸也嫌弃她是个女生,一言不发地看着疯子妈妈抱着她,在村人地吵骂中离开。
“倒不觉恨呀什么的,本性如此。”我曾经惊诧,那么小的一个女生,抽着烟说出如此冷淡的话语。而现在,我其实越来越理解她了。
自由选择的社会,呈现出一种近乎肆虐的生活状态,充满生机和无数种生活的形式,也带出了洪荒般漫无边际的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倒还好,怕的就是越来越被习以为常地“参与式冷漠”。
对受害者妄加评论,或者再撒点盐。
返回电影。
战争是一个过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它自带放大镜功能,把人性的点击放大呈现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一张张普通人的面庞,那种腹诽、愤怒与冷漠,像一盘老虎菜,刺激你的每一个味觉。眼泪掉不下来,钝钝的。
秤砣砸到大脚趾,而心仪的人在旁边。
这种感受。
“我们做错了什么?”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哥哥,谢谢你。”
抱歉,我实在哭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