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掉进过的三个成长“陷阱”,你避开了几个?
这几年大家是不是有着这样的感受,生活和社会发展愈发复杂,节奏和变化也越来越快,感觉稍微停一下脚步都会被时代的列车落下似的。
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滋生了成长和学习的焦虑,生怕放松警惕就被甩在后面。都希望跟上节奏发展,快速成长和进步。
选择成长当然是一个好的开始,然而成长的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充满这样或那样的陷阱,而且这些陷进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成长的道路上,到底是什么“陷阱”在给我们制造障碍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些陷阱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1 思维模式陷阱
说到成长道路上的陷阱,第一个我想说的就是思维模式陷阱。
那么什么是思维模式陷阱呢?
在美国作者卡罗尔•德韦克著名的《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一个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一个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我所说的思维模式陷阱就是指固定型思维模式。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呢?
作者讲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急于证明自己的价值给别人看。
我们拿对成功的看法来说,固定型思维的人总是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并且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正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导致了这类人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努力培养的。虽然每个人的先天资质、禀赋和性格各有不同,但是都可以通过努力和奋斗来改变的。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对成功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成功意味着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而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实现。
因此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成为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而要避开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个陷阱。
事实上,固定型思维模式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危害巨大。一旦你具有了这种思维模式,就像陷在泥泞的沼泽地里一样,想要不断前进就变得十分困难。
固定型思维会限制你的成长,进而影响你最终取得的成就。具备这种思维,一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会不再继续努力,不再探索成长的有效方法。而在人的一生中,成长是永无止境的,而不是阶段性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当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固定型思维的人说:“我就这样了,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认定了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会总结和反思,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进而迈向成功,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在我们的身边,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我认识一个大学的教授,总是认为自己写作的能力差,不具备写作的能力,写个什么东西还要学生帮着写。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没有什么事和技能是先天就会的,只要多加练习就能习得。
备受大家尊敬的高龄创业者褚时健老先生,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开始二次创业,成为了所有企业家学习的典范。褚老就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高龄创业并没有成为自己的障碍。而生活中大部分人别说是七十多岁,五十多岁就开始想着退休生活,不再探索和学习新的事物。
《终身成长》这本书中说道:“成长是每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说到固定型思维模式陷阱,我们又该如何避免陷入呢?
我认为首先在我们的内心中要建立一种信念,就是你要相信人是可以不断成长的,成功可以通过努力争取,通过长期的践行成为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不要自我设限。敢于尝试、探索和选择,突破和扩展自己的思维界限,丰富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人生不是一条单一的直线,而是可以成长为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立体人生。
向成长型思维转变。《终身成长》这本书中给出了四个转变步骤。我们首先要虚心接受它、勇敢面对它。进而再观察它,观察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然后给它一个取个名字,用它时刻警醒自己。最后再去教育它,当它出现并阻碍你时,学会和它沟通,你需要向它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共同解决问题,让它和你一起踏上行动的旅程。
2 认知偏差陷阱
说到认知偏差陷阱,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认知,认知是人类认识事物,对外界事物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我们经常说认知能力不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吴建平写过一本书叫《认知》,书中提到了一个重要观点:“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一个人认知的深度决定了成长的高度”。我十分认同作者对于认知与成长的说法。
认知能不能提升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认知对于成长可谓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发现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并不总是正确的,每个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深度不同导致认知的结果不同,有时候还会因为我们的大脑思考系统导致认知偏差。
关于大脑思考系统的研究,不能不提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及其代表作《思考,快与慢》,作者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
作者将我们的思考分为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思考系统运作方式完全不一样,系统1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更多的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快速的作出一个判断。
系统2则相反,它是理性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但是系统2通常比较懒,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总喜欢简单的,不喜欢麻烦。很多时候我们思考和决策的时候更多的会依赖于系统1,因为这不费脑子。
系统1做决策的确比较迅速,但是也会经常犯错,容易导致人类决策中的偏见和失误,不如系统2思考的更严谨和理性。
因此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应该有意识的去弥补系统1思考时带来的缺陷,用理性的慢思考去弥补感性的快思考,避免掉入认知偏差陷进里。
系统1依赖直觉所导致的偏见和失误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陷阱。在作者的研究中提出了三种偏好和四种效应,这里面我只举一两个例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这里不做详细的介绍。
比如典型性偏好,就是人们会过度关注典型事件,而忽视了典型背后的概率。作者举了一个实验的例子。
事先告诉你,一个人在纽约地铁里阅读《纽约时报》,然后通过这个信息让你猜测她是有博士学位还是连大学文凭都没有。
实验结果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博士学位,而较少的人选择了连大学文凭都没有这个选项。实际上,通过概率角度来看,博士学位的人在人群中相比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是比较少的,甚至是差距很大。这就是人们通过系统1对看报纸这个典型特征有了过分关注,让你忽视了概率问题,典型性偏好导致了偏见,产生了认知偏差陷进。
再说一下锚定效应,我们经常在商业营销中制定价格策略时使用。当你到一家商场的店铺中买衣服,经常看见店铺会摆放一些价格特别高的衣服,当你看到这个价格时感觉非常贵,然后再看其他衣服,价格相比便宜很多,你就会产生认知上的误判,买了这些中间价位的衣服。其实那些贵的衣服就是起到锚定值的作用,而不是用来走量销售的。
除了在《思考,快与慢》中作者提到的几种认知偏差陷进,也有其他方面的认知偏差。
比如,过度自信就是一种认知偏差陷阱。认为人们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预测和判断能力,这个准确度的偏差通常会在20%-30%之间。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高估自我。一项研究发现,8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当人们评价自我的相对受欢迎度和认知能力时,也同样存在类似的结果。
还比如拿抛硬币来说,大家也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大家都知道抛硬币得到正面和背面的概率都是50%。假设前九次抛的结果都是正面,那么第十次抛硬币的结果是背面的概率是不是比较大呢?大多数人都认为第十次是背面的概率会增大,而实际上还是50%的概率。就像赌场里赌大小一样,你认为前九次都是小,第十次是大的概率应该比较高,但其实是大是小的概率还是没变。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认知偏差陷进呢?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决策的时候尤其是成长中重大决策的时候你要变得理性一点,而不是仅仅依赖感性去决策。运用理性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去看问题,寻找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减少认知偏差。
第二,你要时刻警醒和洞察,在遇到决策和思考时,你是在用潜意识去感性决策还是理性决策,你要注意分辨二者谁在起作用。进而减少决策失误。
最后,我们最好能够形成用理性思考的思维习惯,凡事多考虑一下,遇到成长的重要问题和决策时多一点理性思考,三思而后行。
学会避开认知偏差陷进,成长道路上的决策和选择才更高效和更具质量,认知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成长才能不断升级。
3 能力陷阱
说起能力陷阱的时候,很多人难免会有所疑惑,擅长某一方面的能力也会成为陷阱吗?
前一段时间樊登读书讲到了美国作者埃米尼亚•伊贝拉的一本书《能力陷阱》,书中就给出了上述疑问的答案。
书中说到:“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些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我们一贯认为具有某一方面的能力是优势,谁知同时也会成为陷阱。这个道理正好也说明了去年网络报道的前体操冠军张尚武街头卖艺的事,引起了社会关注。体操冠军在体操这个领域的确是拥有特殊的能力,但是退役后谋生光靠原来的技能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你必须发展其他的生存技能,不能陷入体操能力的陷阱。
有时候我们发现当你擅长某一方面技能的时候,你会产生更多的依赖。企业也是一样,一旦你在某一领域不断收获稳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时候,你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此上,而不会去关注其他领域的创新。诺基亚就是在功能机市场上太强大,太舒服了,导致被智能机所颠覆。这也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说的为什么大公司会被颠覆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你擅长一项技能的时候,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里有着极大的诱惑,以致于你无法突破自己。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的舒适区已经给你带来了多大的荣誉,留在这个舒适区就有多大的诱惑。”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能力陷阱。
时代在快速的发展,一个人漫长的成长道路上不能仅仅依靠一项技能支撑一辈子,在过去还有可能,但在如今可能性越来越小。
那么面对能力陷阱,我们又该如果做才能避开呢?
其实管理学中我们知道有个木桶的短板与长板理论。短板理论认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而长板理论指出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取决于你的长板。
这里我们发现,如果你的长板只有一块,即使木桶倾斜,你的长板再长也不会多装多少水。只有你有多块木板都加长,倾斜后才能装更多的水。
因此,避免能力陷阱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擅长的领域之外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或本领。
我们都知道NBA是篮球运动员展示自我的最高舞台,这里也是产生大量亿万富翁的舞台。这些球员在篮球方面的能力绝对是顶尖的,职业生涯的财富也是非常可观的。但是你会发现很多退役之后的运动员并没有守住自己的财富,而是挥霍一空,生活反而变得十分窘迫。他们就是陷入了能力陷阱,只会打球,不会其他技能,不善于学习新事物。
当然了也有一些篮球运动员退役后,非常善于学习和积累,将自己的事业和财富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包括我们最熟悉的伟大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经营着多项事业,而且还成了NBA球队的老板。
另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伟大球员非科比莫属。科比非常善于学习经商技能,投资了很多领域。退役后没有停下成长和学习的脚步,由自己担任编剧和制片的《亲爱的篮球》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收获了科比人生中篮球领域以外的又一个成功。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职场的一员,我们都不能固守一技之长,陷入能力陷阱,而是要尝试在你的舒适空间范围之外去做事。
正所谓技不压身,生活本来就应该是充满多样性的,何不打开自我,勇于尝试,拓展自己其他的可能性呢?
结语:
以上三个方面的成长“陷进”许多人不止掉进去过一个,每一个陷进都会对成长带来或大或小的障碍,只有学会如何避免,才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