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会生
陈会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辽宁省脑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辽宁省脑卒中质控中心主任
兼任辽宁省脑血管病临床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及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全军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国内多个杂志副主编及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脑卒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共获得:
国家科技部慢病专项子课题1项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多中心课题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5项等
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
以第一承担人身份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辽宁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2020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陈会生(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脑防委中青年专家、World Journal of Neurolog编委等)团队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国际期刊《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Extra》上发表文章《Treatment with Delipid Extracorporeal Lipoprotein Filter from Plasma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体外血浆净化疗法(DEL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的作用)》。
该研究共纳入252名在发病后4.5小时内采取了静脉溶栓(IVT)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其中63名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24小时后采用DELP治疗作为阳性组,另189名未采取DELP治疗的患者作为阴性组,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NIHSS评分、mRS评分、血液标志物等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并比对分析。
252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特征和静脉溶栓前后NIHSS评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DELP治疗组的14天NIHSS评分和90天mRS评分明显改善,表现出更好的预后效果,同时DELP治疗组没有增加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和死亡的风险,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252位患者,DELP治疗组与非DELP组治疗结果和安全性比对
值得一提的是,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卒中后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入组患者中有65人被诊断为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其中11人经过DELP治疗,与未采取DELP治疗的卒中并发SAP患者相比,显示出非常好的预后效果和安全性。该研究发现对卒中并发SAP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65位并发SAP患者,DELP治疗组与非DELP组治疗结果和安全性比对
在DELP治疗机制和机理的探讨方面,陈会生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在DELP治疗前1小时和DLEP治疗完毕后2小时分别取得患者静脉血样本,用以检测TC、TG、HDL、LDL、FIB、IL-1β、IL-6、TNFα、VCAM1、E-selectin、IL-18、MMP-9、PAI-1、sCD40L、MDA和SOD等指标。
该研究发现,经DELP治疗后患者血液中IL-1β、E-selectin和MDA水平显著降低,而SOD水平显著升高,这表明DELP疗法具有抗炎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该研究认为DELP疗法对卒中并发SAP患者有良好预后也应归因于DELP的抗炎作用。与此同时,DELP治疗后患者血液中TC、LDL和FIB水平显著降低,该研究认为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也是DELP产生疗效的机制之一。
过往很多研究认为,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血液中MMP-9升高,可能会损害神经血管单位的功能完整性,导致脑水肿、脑出血以及一些神经系统不良后果。DELP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液中MMP-9水平,改善卒中患者短期神经功能和预后,降低死亡率,其治疗原理应该是基于多种机制的。鉴于脑出血经常发生在静脉溶栓后24-36小时,而此次研究的DELP治疗在静脉溶栓24小时后,该研究建议尝试在静脉溶栓时尽快进行DELP治疗,以降低静脉溶栓导致的脑水肿,脑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目前使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只有30%的病人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且有1-3%的患者会出现脑出血症状,甚至导致死亡,如何提高溶栓治疗患者的预后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课题。陈会生团队针对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DELP治疗,评估疗效、研究机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转载自:江夏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