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小白说戏
老王是个戏迷,今天跟我说了不下三遍晚上的戏曲表演好看,让我一定要去看看。我说,我看不懂,欣赏不了。科长说,那也是一种艺术熏陶啊,你欣赏欣赏就能看懂了。本着不能浪费科长弄来的票的原则,我就去了。果然,在场的除了演员和工作人员之外,没有一个同龄人,我混在座位里面显得特别明显,相当刺眼,那感觉真的是走错片场。
既来之,则安之。我拿出手机准备开始看香蜜,但音乐一起我又默默的把手机塞回了包里。演员们一个个严阵以待、全情投入的态度震慑了我,使我不敢不尊重他们的表演。看了两个剧目之后我就开始被吸引,不自觉的跟着鼓掌。
我很奇怪,我明明没看过这个剧目,也看不大懂讲的什么,为什么会跟着鼓掌?我想,这或许是戏曲给人的直观感受太强烈。
戏曲表演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它复杂耗时。它复杂:从帽子、头饰、飘带、服装、水袖、鞋子、妆容都各有讲究。它耗时:生旦净丑、唱念做打都有固定的程式和章法。
在这个快节奏三个月出一个大制作的电影都觉得时间很长,制作精良了。而戏曲呢?优秀的戏曲表演从不单单是走心这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苦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磨一戏,几十年才出一个角。但是,对于每一个戏曲演员来说,都是戏大于天。中国戏曲界的最高奖项是梅花奖,而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环顾了一下全场,戏迷里根本没有年轻人,连我这样的伪戏迷都是仅此一个啊!80、90后们大都不爱看戏,更别提00后,10后了。可问题是,倘若以后真的没有人愿意看戏了,没有戏迷了,那么演员们奉献一生撑起的天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以后戏曲濒临消亡,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吧!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尝试更专注地去看,我发现我真的是不懂的。我不懂什么是刀马旦、武生,更不知道唱念做打有什么讲究,以及弹须、理髯、甩髯口、走几步、转身、转圈、舞枪都代表了什么意思。但是,我还是看的很入迷。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能鼓舞人,感动人的。所以我愿意看,不在于我看懂多少,而在于它是否触动了我?
我发现:虽然不同文艺作品表现形式不同,技巧不同,但精神内容是想通的。虽然我弄不懂技巧和一举手一抬足的说法和原由,但也能有所感受。虽然分不清配音的种种乐器,司鼓,曲胡,板胡等,但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它确实撞击到了我的内心。
作为一个豫剧之乡长大的孩子,穆桂英挂帅可以说是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但是关美利老师的精彩演绎还是使我不禁热泪盈眶。关老师唱完演员开始上台合影。我看了看表,已然结束了,我竟没有反应过来,还有点意犹未尽。
散场的时候,王科长问我:看着还行吧?我一连说了几个好看,是真心的觉得好看。我突然不担心以后会没有戏迷了,我坚信戏曲是不会消亡的
我想等我五、六十岁的时候,或许也会跟那时的年轻人说,去看戏吧,挺好看的。其实等不到那时候,我现在就开始给你们安利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