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六神磊磊写了一本书,叫《六神磊磊读唐诗》。他跟我说:“就连鸡汤也是唐诗里好”。
我试着想了想,竟然没办法反驳。
今天想说的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读一点唐诗。
这不是为了“古意”。简单来说,它让一个现代中国人只要花很少时间,就能大大提升自己理解这个世界人和事的感受力,还有表达的能力。
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例子发生在差不多十年前。我在一份经常写批评报道的报纸工作,我老板常陷入两难,既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又希望报道被发表。他年纪不大,但头发白了很多。
有一次我们一起读到一句诗,他沉吟着念了几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我之后这些年所有对他的记忆,都可以凝结为他念“江东弟子多才俊”的样子。他对几个弟子的爱惜、骄傲,他的苦心和纠结,用这句诗来感受,比写一篇文章好。
你心里泛爱恨的时候,应该能想到一句唐诗。
二
但很多人不读唐诗了。这个话题本身可能都没人想谈。我们都知道为什么。
我们真正有机会、有时间、有心情读唐诗的年纪,其实是不懂、不喜欢唐诗的。
那时候唐诗是难背的课文,是考题,是需要画着成分用鬼话解释地面目全非的阅读理解。有时候,也是为了的高分生搬到高考作文里的“写作材料”。
它不可爱。
一旦高考完成,进入大学,唐诗快速被我们报复性地忘记,很痛快。
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历尽世事,涌起雄心,遇到挫折,迷茫,为恋爱喜悦,分别并痛苦,疲惫麻木,忆旧。
我们试图用更简单的方法理解这些。开始借助网络上的金句,记住了电影台词、歌词、外国小说里的句子。
我们看到一些道理,惊为天人,觉得它们准确地穿透了自己。
然后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些句子,这些道理,早在我们从几岁开始背诵的诗词里就遇到过。
我们花了10年背唐诗,花了10年忘记唐诗,然后又花了10年用各种办法学了一堆道理,才发现这些道理都在唐诗里。
三
关于唐诗里的人生道理,六神磊磊举的例子是,如果你十五岁那年遇到她,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触电,你可能会说:“也不知道是咋了,反正见了她一次就特别想,真特么想……”
如果读过唐诗,你就知道这叫做:“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这样的例子太多。很多女孩表达不能和比自己年龄稍长的心上人在一起的痛苦,但最好的表达其实早就写在唐诗里:“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也经常看到朋友圈一些控制不住情绪的人指责老朋友、闺蜜、合作伙伴翻脸不认人。有时候非常激动,能说几百字。
会唐诗就容易多了。随便挑一句:“人情翻覆似波澜。”
我自己很喜欢蒋捷的一首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因为这首词,我似乎能往前往后看到自己的一生,想年轻时听过的雨,是强行忧愁;现在听到雨,感受到满世界冲杀的仓促。我也大概能猜到,等我老了,再听到下雨,已经就能坦然看待很多东西了。
因为这一首词,我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生阶段是什么样子,因而更从容地接受它。这一点,我一直心怀感激。
四
为什么唐诗这么重要?
当然不只是唐诗,而是所有古诗词。
它让我们看到任何事都能有丰富的感受,并且不会让我们变成一些只会引用的机器。
看到白云,你脑子里隐隐会有一句白云苍狗。看到下雨,你脑子里隐隐会有一句“雨打金铃”。
有个朋友说,因为很喜欢“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她每次吃樱桃都比别人多一些乐趣。
流传下来的诗句,都是把感受揉搓过千百遍,放进几个字里。
恋爱中的人知道,真情往往死于话多。高明的作家和演说家们也知道,句子不锤炼,就不会抓住人心,反倒会堵住我们的心。
新世相的老读者可能知道,我不爱在文章里引用名人的句子。一些句子描述得太完满,会把自己的思维替代、堵住,久而久之,失去思考。
古诗词是留白的。它开拓你的思维,而不替代它。
多读一点唐诗,你就像多了一个抓手,用它来抓住人生的某一部分。
五
我们读不懂那些唐诗的时候,觉得它拗口、费解、可有可无。套用一个经常被使用的话说,少年读不懂唐诗,读懂已不再少年。
等到情海泛起爱恨,才读懂唐诗里的温柔和狠毒。
读后思考:
情海泛起爱恨的哪一刻,你想起哪句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