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Z最近严重失眠,连续好几天睡眠时间都不超过6小时。她自己心里也很着急。那晚,她收到室友分享的一篇有关于“高度自律”的文章以及附在下面的一句话“希望对你有帮助”的消息。点开文章看完后,她有点慌了神。
室友多次听见她提到自己最近失眠的问题,记在了心上。加之在室友眼里,Z一直就属于高度自律这一类人,室友看到这篇文章便很自然的想到了Z,分享给她。
看完文章的Z,看到文章里面说的抑郁症的早期症状,甚至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轻微的抑郁症?当我们本身正在因为某件事情焦虑的时候,我们很轻易就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些人脑中已经形成了某种观点,而他们又将这个观点传递给自己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就受到了这种观点的暗示,顺着这个观点去看问题。
02
Z便受到了室友观点的影响,但她知道自己失眠的原因。她分析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最近自己不管是出于自身还是受到外界影响,都觉得压力很大。她无法平衡好自己首要工作和其它事宜的关系。她想要找到一个完善处理这些让自己觉得有压力的事情的方式。
她原本以为,利用自己本职外的时间思考另外的事情的解决办法,这样在做另外一件事儿的时候就能够提高效率。
她晚上躺在床上,利用入睡前那段时间去思考第二天解决问题的办法。长期的睡眠时间已经在我们体内形成固定的“生物钟”,过了那个入睡的时间点,再想入睡就会很难,自己头脑中不知不觉会变得更兴奋。也就容易陷入越着急逼迫自己睡,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
可实际上,她利用失眠时间想出来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起来的时候,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反倒因为自己睡眠不足,头脑昏胀,效率低下。
03
我们在遇到同时需要自己做的事儿的时候,总想要所有事情都能做的很好,追求尽善尽美。这时候我们会怎么办?
也许我们会采用和Z同样的方式,利用各种空闲时间去思考事情的解决办法,要怎样安排才既能节约我们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还能提高效率?甚至是在手里正做着其中一件事儿的时候,还在思考另外一件事的解决办法,总想着,自己早点儿做完,就可以安下心来。
可这样就真的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了吗?这种我们生活中时常所追求的“平衡”,只不过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相对平衡”模式,因为它达到了我们主观上预期的状态,所以我们便认为它达到了“绝对平衡”。实际上,这种“平衡点”只是满足我们自己不安分的内心罢了。
04
如果真有绝对平衡,那么妇孺皆知的“舍与得”又该从何说起?
我们从小就知道“舍与得”的理论,并对它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如果真有所谓的“绝对平衡”,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舍弃与得到”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而不是只能在某个时间、境况下选择其中之一?
所以,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所谓的“绝对平衡”,没有“绝对平衡”,我们也根本做不到绝对平衡。我们只需要尽力保持着一种对自己来说触手可及的“相对平衡”的状态,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是有条不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