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上关于干货文、工具文以及原创文的争论俨然陷入白热化,各执一词。干货er闷声干大事儿,赞数狂飙突进;工具er心有不甘,毕竟是诚恳严肃的撰写文章,表示不服;原创er则纷纷发文声讨表示委屈。你可能不服,也可能委屈,但你从热门榜上淘汰了。一切好像都是点赞搞的鬼,这颗让人又爱又恨的小红心!
咳咳,基于一时兴起以及对文艺理论残存的记忆,我想用这个方式谈谈这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先来了解个概念,文艺作品的四个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文艺作品就是围绕作品这个中心要素,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这不是我说的,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集中阐述的。
一直以来作者为中心的言论霸占着文艺批评的主线,作者成为创作过程的绝对主导,其主观意志直接决定作品样貌,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里的“诗”泛指一切文学形式。)其实道理非常浅显易懂,我的文章我做主,我手写我心,诗言志,说的都是这个事儿,这种观点成为日后私人化写作、个人写作的理论支持,也是文学研究中索隐派、作家生平传记研究的理论支柱。
我想基于作者中心论而形成的表现说应该可以用来解释简书中一部分原创文吧。大家不妨读读《私人化写作,就是图一个心情舒爽》、《写作,是给自己的一件浪漫的礼物》说的就是这码子事儿。不难看出秉承作者中心论的作者们对于赞的态度都很淡然,那不过是个锦上添花的装饰,多与少都难以撼动写作在他们心中的重要位置。这部分写手是简书应该极力争取和保护的成员,他们状态稳定,忠实自我,对他们而言,简书为他们铺就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而写作关乎个人成长、关乎情感单就这份朴素的执着就值得为他们点上大大的赞!
当然这种观念发展到极致也是很危险,过分夸大个人性,完全不考虑读者接受的期待视野,作品会呈现封闭性闭环。(的确在简书看到过这类文章,文本似寓言似狂人呓语,让人摸不着头脑)暂且不论读者接受的问题,这类作品本身的价值有多大仍然有待商榷。
萌萌的小红心背后是读者支持——读者要素。在四要素中读者一直是受忽视的要素,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接受理论兴起其作用才被重视,
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姚斯说:“只有当作品的延续不再从生产主体方面思考,而从消费主体方面思考时,即从作者和公众相联系的方面思考时,才能写出一部文学和艺术的历史。”
至此,读者作为文艺鉴赏的主体对文本阐释、作家创作动机等产生全面影响。
当我看到伊塞尔关于隐含读者和召唤结构的解读时,简书上鸡汤文、干货文甚至包括工具文的层出不穷得到了最精准的阐释,“每一个文本都具有潜在的意义结构,有结构性的空白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来填补。”也就是说作者在创作之初就预设了读者定位。
回看简书上出现的列书单、微信号普及、科技文、APP介绍等,简直把隐含读者的概念运用到极致!作者或自创或搬运的写作直击理想多多却又难以真正沉下心思努力的青年。这些文章只是一种打广告式的媒介推广,却让阅读者虚幻地认为拥有了推荐的媒介就获得了知识和进步的可能性。这种阅读在文学社会学创始人埃斯卡皮被定义为“大众渠道中的阅读”:疗养精神,缓解压力等实用性阅读动机,比如为了入睡、谈资而进行阅读。我觉得应该在这些动机中再加上一个:涨姿势。
从这个角度看,上述种种文讨巧的做法背后其实蕴含了对读者因素的高度重视,以至于完全颠覆了作者自身,这种现象在文坛上以“畅销书”的面貌出现。
理论家们对畅销书的批评和简书上对工具文、干货文的意见也如初一辙。埃斯卡皮曾批评畅销书的商业化,他发现被读者追捧和仿效的光晕,逐渐成为作家创作的主要动力,即作者无限附和读者的阅读趣味,这对文学本身产生重要危害。
我不敢说工具文、干货文对简书产生危害,这完全取决于简书的定位,况且自己也会收藏一些有用的文章以备不时之需,对干货文、工具文持质疑态度的人相信也不过是基于爱之深责之切的关注,只是在很多人心里,仍然希望这里“找寻文字的力量”的。
其实说了这么多,好像只是想让自己目前尴尬的骑墙姿态稍显正当:以开放的姿态写自己的故事。
开放的姿态是不放弃读者,避免自呓式的私语(这部分文字可以选择保存不发布),毕竟这里是交流平台,一颗颗的小红心还是蛮诱人的,简书推荐作家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可以算是个激励自己的目标。
自己的故事是自己想写的事,真诚想要表达的情绪,亟待理清的思考。值得欣慰的是,越是真诚的感受独特的观点越能得到读者的青睐,引发读者的思虑。
这点我深有体会,虽然在简书只有六篇文章,可越是真情流露的文字越能收获读者的好评,有时候过多考虑赞数、追求点击率,反而会失掉最初的纯真,让文字变了味儿。
最后说一个我喜欢的作家吧,严歌苓,她的每部小说都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故事本身好,讲故事的方法也好。小说中很少有炫耀智慧的冗长议论,她用故事说话,充分调动读者的嗅觉、听觉、味觉、视觉,没有人可以抗拒她的作品,她一定会盘踞简书热门榜首吧,嘿嘿,我这么想。
写到这里,会看整篇文章,我好焦虑,这文儿一发布,会不会又屏蔽掉很多读者呢?会不会一看到标题就已经望而却步了?如果你能耐心看到这里,那就别吝惜,点个赞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