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车宝马,不及你的春风十里

图片来自网络

立冬了,遥望后窗外的地里,秋日的一片萧条景象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褐色的土地,平整,柔软,地里已种上了冬小麦。

想起村里的老人说: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我问老人为什么?老人说,过了立冬种麦,麦子出得不好。节气节气,过了那个节,气就变了。

种庄稼,收农时很重要,错过了农时,即便你跟别人一样勤快,也没用。其实,养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孩子的成长阶段,如果父母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一旦过了孩子的童年,很难再与其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

女儿的老师说,她从小寄养在外婆家,直到五岁,才被父母接回家。而她的妹妹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她一直觉得父母偏爱妹妹,父母对她再好,她跟他们始终有隔阂。

其实,她心里也知道,所谓的偏心,不过是她对父母的偏见罢了。她潜意识里,怨的是那缺失的五年里,父母从未给过她温情,而妹妹却完完整整地拥有了父母的爱,有恨,有怨,有嫉妒,也有过惯了的“独”。

然而,很多父母似乎并不明白这一点。总以为孩子还小,懂什么!就是要趁着孩子小,才赶紧出去挣点钱,好给孩子富足的生活。可什么才是孩子富足的生活?很多年轻的父母不懂,以为大人想要的,也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我也走过这样的弯路,生了女儿两个月后,我就开始上班了,且远在千里之外。一年回家两次,晴晴长到五岁,我跟她相处的时间,扳着手指头也能数过来。与她而言,父母不过是个符号,形同虚设。

晴晴的眉棱上伤疤,眉毛缺了一块儿。我问了婆婆,才知道孩子两年前淘气,在广场玩耍时,磕到眉棱,还缝了好几针。

这么大的事情,我居然不知道!我问孩子爸,他说怕你难受,所以没告诉你。弟妹说:晴晴四岁时,躺在床上看电视,吃饭还要她奶奶喂。我听了很诧异,这孩子到底被惯成了什么样子?

晴晴五岁时,我成了全职妈妈,这才发现,我跟孩子很难亲密起来。不光是孩子,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出来,不是一个碗里吃着长大,再亲也隔着那些缺失的时光。这种无法感同身受的疏离感,即便已经过去了四年,也依然存在。

这种半路亲情,跟半路夫妻一样,看似亲密,但永远都是两事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了二宝小孬以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小孬再脏,我也会吃他吃过的东西,要是晴晴,我肯定不愿意吃她剩下的食物,这就是差别。

我错过了与孩子建立亲密感情的时间,再想要弥补很难。就像错过了农时的庄稼,几乎没有弥补的可能性,这种缺憾和疏离感,可能会伴随着我们母女俩一辈子。

留守的孩子,缺的不是钱,也不是富足的生活,甚至不是宠,他们缺的,唯独他们的父母才能给,那就是高质量的爱与陪伴。可很多年轻的父母总是不以为然,依旧在这条留守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越走越远。

一个朋友的亲戚河,小两口生了个儿子,孩子两岁时,将孩子撇在家里,由父母看着,这俩人不远万里,去毛里求斯工作,薪水不菲,一去三年。等合同期满回国,他们本想着衣锦还乡,到家时,才发现孩子的左腿瘸了。

父母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有时候,赶不上孩子跑的速度。孩子淘气,从高处坠落,摔伤了,生命无大碍,可左腿成了残疾。

父母日夜寝食难安,怕儿子责怪看护孙子不周,一直拖着不敢说。夫妻二人,这才后知后觉,难怪他们在视频里看儿子,都是坐着的,从不乱跑。

他夫妻俩抱着孩子,嚎啕大哭,而他们的儿子,一脸冷漠。一旁的老母亲悔恨自责,想着都是自己的错,恨自己的疏忽,害得孙子成了这样,一时想不开,喝农药自尽了。

这哪能怪得了父母亲?父母看孩子尽心尽力,就差没把命搭进去了,他们也不愿意孩子受伤,可造化弄人,如果可以,老人肯定愿意拿命来换孙子一世健康,可哪有如果?

你拼命挣钱,不惜背井离乡,一朝归来,发现一切早已面目全非,昔日可爱活泼的孩子成了残疾人,含辛茹苦的老母亲,饮悔自尽,你挣来的锦衣玉食又有什么意义?

花开,只一季;一日,难再晨;孩子的童年,也就那么几年;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必然追悔莫及。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童年》,而漫长的一生当中,当属童年最容易被遗忘和怠慢。

而曾是孩子的你,只能接受这些无能为力,和漫无天日的孤独。即便你早已结婚生子,也无法改变童年带来的后遗症。

你习惯了一个人,独自默默承受,命运给你的好与坏;你已经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甚至不习惯寻求别人的帮助,更不会跟他人建立亲密的情义,即便这个人是父母,是枕边人也不行。

因为你早已不是那个三四岁的小姑娘,也不是十三四岁的天真少女,你已经三四十岁了。父母缺失了你的童年,你注定被孤独,不得不孤独,然后不由自主地孤独终生。

这是你的命,是父母给你的命,你能做的是认命。你曾发誓,决不让你的孩子步你的后尘。

可偏偏,逢你青春年少,贪恋快意江湖,纵横山河,早已忘了你童年里,那个孤独无助的小姑娘,更忘记了你的孩子,依旧伫立在他的童年里,等你归来,给他一个温情拥抱。

香车宝马,不及你的春风十里;锦衣玉食,抵不上你的温情陪伴,这是你能给孩子最珍贵的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离开了我 又重新回来 那一面湖 那一面镜 那一棵棵垂杨柳 相濡以沫吧 你就在我的旁边 看着花开花落 别忘记我 好吗
    Ling_00阅读 238评论 1 3
  • 劝 孝 歌 【明末清初】朱用纯 【作 者】 朱用纯 (1627~1698年 )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
    slytplum阅读 209评论 0 0
  • 如果你有一笔意外之财,是买新车还是买一份理财?你是关心涨工资多一点,还是关注个人成长多一点?你是否会像个小白鼠一样...
    妮秋儿阅读 344评论 0 0
  • 第一章: 逃脱 对一个被末世横行的世界里,那些面目狰狞的吃人的怪物是不可怕的,而人心却是最可怕的...
    雪娇舞岚阅读 300评论 0 2
  • Hey,嗨。 这是一个仪式。 我来了。欢迎也好,讨厌也罢,我只想打字,逃离每一个认识的人。 自此,打下我的字,记下...
    柴灶阅读 2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