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可以说是我周边的朋友推荐过最多的书之一了,但是我却迟迟没有读它。为什么? 因为我害怕悲剧的堆砌会让我喘不过气。
直到有一天,在第n次有人推荐后,我拿起了放在书架上的这本黑皮书,“悲壮”地做好了思想准备工作。
事实证明,《活着》不是悲剧的堆砌,福贵的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福贵,本文的主人公。在时代的变迁下,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断地经受苦难,生命的温情一点点被死亡撕裂,直至最后,历经沧桑的老人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故事的梗概就溢出无尽的哀伤,每一个字眼都那么刺眼,所以一开始,我甚至有些质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呢?刻意堆砌苦难?
直到我看到这一句话:
“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
对啊,对于旁人,福贵是整个家庭悲剧的幸存者,人们同情怜悯他的命运,可那又如何?对于福贵自己来说,这就是他“活着”所经历的一切,这就是他的人生。即使晚年孤独,他也不放弃“活着”,他为活着本身而活。
命运与他作对,一次又一次打击他的内心。挚爱的人们纷纷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次次呈现,生命在死亡面前显得如此单薄,读者和福贵一样每次都会陷入深深的绝望,无力感像巨石般压在心上,伤痛感撕扯着人的五脏六腑。但是福贵,他并没有放弃生活,暮年的他戏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夕阳下,古树旁,一位老人淡然地向陌生的年轻人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回忆自己的爱人们。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福贵不仅仅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而且被这真相折磨,蹂躏后,依旧热爱生活。
买下老了、不中用了的老牛,这是福贵在暮年对命运的抗争。他把自己所有的思念与最后的情感寄托在了老牛身上。
晚年的他唤着老牛,也唤着那些逝去的爱人。他并不贪生,更不怕死,但他想带着这些爱人的名字和记忆,多留在世上一段时间,多感受一下生命的味道。
老牛有很多逝去的人的名字,但别忘了,老牛还有一个名字:福贵。
福贵救下了老牛,也救下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