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我选择了读研。
准确说,是大学没毕业之前,也就是大三的时候,我就选择了读研。
然后我上网查招考信息,上网查前辈经验,混考研论坛,加考研好友,买书,刷题,朝五晚九,披星戴月。那个时候,图书馆就是我家,图书馆看门的大爷从此连闹钟都不需要买,因为每天早上天还没亮,都有我,以及一众狂热的研粉大军叫他起床。
我至今都忘不了大爷披着军大衣,缩在暖炉边打瞌睡的情景。大爷每次看到最早来的我,都会无奈的叹口气。我也会随着他,无奈的叹口气。
后来,我考上了,高兴了,然后又迷茫了。因为考上之后,我突然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大三的时候,我为什么选择考研?不是因为我喜欢,也不是因为有必要。是因为我害怕。我害怕找不到好的工作,我害怕进入社会,我也害怕面对现实,害怕我的梦想会不知不觉化作几张轻飘飘的钞票,被风吹跑。
所以我选择用考研的忙碌来麻痹自己。
但是现实,并不是可以绕过去的东西。迷茫,也并不是一张新的录取通知书就可以化解的东西。我总是做了很多,到头来却又感觉什么都没做。我总是忙着找东西去填心里的那个大洞,可是填了很久,却感觉那个洞变得越来越大。
我们考研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逃避的逃避。研究生变成社会身份的避难所,这对谁都没有好处。如果是这样,读研不过是被浪费的又一个三年而已。三年之后,我们还是会随波逐流的活着,莫名其妙的老去。
研究生一年下来,我的感慨不多。对于我这个遇事爱发感慨的人,这实在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研究生一年下来,我唯一的感慨就是:这世上无趣的人真多。
没有爱好,没有兴趣,没有特长,没有性格,专业也不过硬,技术也不高超,除了战战兢兢的跟着老师察言观色的功夫出神入化之外,我没有看到他们有任何可取之处。
如果察言观色也算可取之处的话,倒是可以算上一点。
与其说研究生身份是社会身份的避难所,不如说是社会身份的演练场。察言观色确实是社会人的必备技能,它还有一个更好听的说法,叫做“情商”。
现在,人人都讲情商,人人都讲高情商。于是一些虚伪的,八面玲珑的,圆滑世故的,奴颜婢膝的都躲在“高情商”的金钟罩下被人广为称颂,引为榜样。在这样的环境,讨好老师,就是讨好老板的第一步。虚伪矫情,就是如鱼得水的第一步。读研,自然也就成了日后步步高升的必修课。毕竟没有哪个不会拍马屁的人会升迁那么快的。会拍马屁的人坐上了领导的位置,自然也会物以类聚,同类相吸,提拔更多喜欢拍马屁的人上位。
所以慢慢的,这世道就变成了拍马屁人的天下了。所以慢慢的,我们就越来越讲究“情商”了。这样想来,真是合情合理。
关于读研,我看过太多的鸡汤。偏偏我这个人口味清淡,不喜欢那种大补的东西,所以我看见鸡汤只觉得恶心,不觉得滋补。
在网上,很多人的考研鸡汤之旅,写得句句泣血,字字锥心。看标题我知道这是备考经验,不看标题我还以为这是自残日记。更奇怪的是,这些自虐式的不要命的备考经验却能激起很多人的斗志,换得很多人的感动,感染很多人跟着一起不要命。
不过这也不奇怪。中国的学生别的能力没有,不要命的能力是一流的。小学择校不要命,中考高考不要命,大学作弊不要命,好不容易到了考研,这命当然也是说丢就可以丢掉。
不要命的考上了研,满足了虚荣心,然后上课,写论文,拍马屁,挣学分,三年之后,还是要一头扎进庸俗的世界,和一群凡夫俗子在一起平凡而庸俗的活下去。
除非。
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阅读,不和别人比书单。学琴,不和别人比等级。画画,不和别人比形准。书法,不和别人比字正。
只要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确实开心,就已经足够。
还有什么比开心更重要。只有这样的事才是实心的,其余所有的冠冕堂皇都是空心的。只有懂得自娱自乐的人,才是可以自由的,不凡的活下去的人。
儒家讲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所以才让我们三十焦虑,四十迷茫,五十认命,六十等死,七十老年痴呆。
人生没有那么多限制。
随心所欲不逾矩,应该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