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仍然是O(n^2)级别的排序算法,插入排序。思路也很简单,就是对每一个元素,在其前所有已经排序的元素中,查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将该元素放在那个位置上。
实现上,我们将当前元素依次与其前面的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前面的元素比当前元素大,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直到某个位置,前面的元素比当前元素小,则已完成排序。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insertSort(T a[], int n) {
for(int i = 1; i < n; ++i) {
for(int j = i; j > 0 && a[j] < a[j-1]; --j) {
swap(a[j], a[j-1]);
}
}
}
与第一课的选择排序相比,该算法存在提前退出的可能性,就是说,如果当前元素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就不再需要继续与更前面的元素进行比较了。这对于一个基本有序的数组来说,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性能改进。因此,插入排序在实际应用中也往往非常有用,甚至比其他O(nlgn)的算法的性能表现更好。
但是,上面的实现方法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内层循环中一直在做两个元素之间的交换操作(swap),而这个操作本身的开销也不低。标准的swap函数的实现如下: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swap(T &a, T &b) {
T temp(a);
a = b;
b = temp;
}
可见,swap包含了一个copy构造函数和两个赋值,这往往不能满足我们对性能的需求。因此,我们对插入排序的实现进行优化: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insertSort2(T a[], int n) {
for(int i = 1; i < n; ++i) {
T tmp = a[i];
int j;
for(j = i; j > 0 && a[j-1] > tmp; --j) {
a[j] = a[j-1];
}
a[j] = tmp;
}
}
我们将swap操作替换成赋值操作以优化swap造成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