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是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这种养老方式不仅关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更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满足和社交互动,旨在让老年人在退休后依然能够保持活力、不断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文化养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广大!是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关怀的结合。
一直以来的家庭式养老,即是儿女奉事父母。如何奉养呢,一个孝字就可囊括。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包括对父母的尊敬、赡养和服从。孝字在甲骨文中的形状是一个小孩搀扶着老人,象征着晚辈对长辈的照顾和尊重。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之始也,只有先行孝,然后才能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
《论语》中有多次问孝,孔子的回答也是渐进式的: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有事儿女要为父母去做,有了吃喝先让父母吃),这是最低层次的孝。“父母唯其疾之忧”(对父母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这是对父母健康的关心。孔子又说:能养难道就算是孝了吗?就是犬马也能得到饲养,不敬,有什么区别呢。也就是说对父母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更要尊敬和服从,这样才算是孝。
“孝行天下”是华夏儿女自古信奉的,养父母之老是儿女的本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孝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进了中华儿女骨子里。
《论语》中当问及孔子的志愿时,他首提的是“老者安之”,这已经不是单单的养父母之老,而是提升到社会责任,养老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
过去的家庭式养老有其不足之处,不难看出,老人们是被养老,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由儿女的孝心决定,如今,国家有养老金发放,有医疗保险,老人的基本生活得于保证。实现了“老者安之”。
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后,养老的观念已经不局限于“吃、穿、住”,更在于文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文化养老是相对于物质赡养而后起的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文化养老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通过文化活动实现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和身体健康的维护。 旨在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和愉悦精神,通过文化活动搭建情感交流、养生健体、学习娱乐和文化休闲的平台,使老年人在晚年能够继续学习、交流和享受生活,从而实现有品质、有意义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老年人通过参与书法、舞蹈、音乐、戏曲、走秀等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升自我价值感。不仅老有所养,更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文化养老”理念自然地顺应了新的社会发展趋势。让老年人走出来,学起来,乐起来,引导老年群体参与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年群体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增强幸福感。
作为这个时代的老年人,我们是文化养老的享用者,何其有幸。因而更应该积极参与,做健康、文明、幸福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