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暴力读书的第八天。
我决定放弃。
部分书单
第一日|
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在刚入手时读完,饶有趣味,但当时高考刚考完,比较怠惰,还要准备驾驶考试,所以只读了一册。
暴力读书第一天选择读这三本书,原因是语言比较通俗易懂,相比起高考语文卷子中的小论文题来说,简直大白话。
早晨七点半开始阅读,一直撑到十一点半,中间打过几次瞌睡,但还是坚持撑下来一个上午。
下午一点半开始继续,一直七点半。
八点半再继续,读到十点半,整理整理上床睡觉。
大体是如此三个阶段,但中间都有杀不多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就是刷刷知乎,听听歌。
一天下来,眼睛挺疲劳的,但比起高三来说轻松不少,毕竟读的是相对来说是简单的文本,并且更多的是出于信息接收的状态,大脑并没有很大跳跃性思考的运动。
无笔不读书,本着这一观点还是在各处重要的总结性话语中,加注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以后写总结性书评时,是十分需要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问题提出的。
但是从一开始,我也适当放弃了这一部分的操作,很明显,我暴力读书的目的,是想在阅读量与知识面上做急行军,而不是在思维方式上做大的改进,所以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阅读速度的提高。
第二日|
卒
第二日的目标是《配色设计原理》与《世界建筑史丛书》巴洛克建筑部分。
选择《配色设计原理》是因为之前在进阶ps,决定看一些设计类的书会比较有感觉,还在书简明易懂,大概到下午三点钟就读完了,为了节省时间,我选择在电脑上用pdf进行阅读,一方面截图便捷,我可以之后快速的保存的印象笔记当中,便于我后期的整理,一方面穷啊,最近剁手,学生党没钱买纸质书。(兼职手绘卖艺,20软妹币一份,要不10? 看官别打我上广告)
《世界建筑史》完全是因为之前在网易公开课听了一门建筑史的课程,秉持着充实自己,终生学习的原则,入了这本书,间接性导致人民币外流,顺便摧毁我暴力读书的宏伟计划。
艺术化的描述和欧洲各个时期陌生的地名,拗口的人民,卒。
强撑着读到晚上,那天晚上我的饭量激增。可能是怨气吧。
晚饭过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刷了会知乎。勉强鼓起勇气,有翻了一部分。
最终得出结论,建筑史艺术史这类书和经史子集一样都是要每日精进的,不能大片大片的连读。
重点,不能大片大片连读。
嚼多不烂。
每天翻几页,记下一部分,当作厕上读物,就可以了,要知道,艺术家不走寻常路,要精通建筑史,需要长久的在如厕的时候,下苦功夫!
然后,我把书放厕所了。
第三日|
四分之一卒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
第四日|
四分之一卒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
第五日|
二分之一卒
还是曼昆的微观经济学
我感觉自己失去了期末考试三天看完无机化学的神力。卒卒卒卒
第六日|
卒卒卒卒
终于看完微观经济学了,我打开手机开始看华尔街见闻的文章。
嗯,经济学这东西还是不能速成的,PMI初值?PPI?Beta系数?MSCI全球股指?
微观经济学进厕所了。
第七日|
《第二性》[法]波伏娃
《自由选择》(美)米尔顿·弗里德曼
怀着踌躇之志,死于瞌睡之虫。
最后将近十二点强行一目十行翻完了最后一页。
那天睡的很香。
第八日|
豆瓣上有收藏了一批书单,知乎上又点赞了好些书单推荐。
翻开《百年孤独》
再翻到一句话:
诚实的生活方式,
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
饿的时候才吃饭,
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别让一年200本书害了你!!!!
打开饿了吗,点了份黄焖鸡。
删了几份书单。
照着自己的意愿,细读了几章百年孤独。
下午弹了会吉他,开始看数学建模。
晚上看了一个小时的宏观经济学,很功利的色彩去读它,追求高效。
最后的最后,我放弃这种暴力读书的方式。
有多少人一日一书,一日多书,是抱着装逼的心态在进行?而不是在知识的真正渴望,对阅读的真正享受,仅仅是为了在简书能够写出一篇可以令人惊羡的文章,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当然,我欣赏那些有着超高阅读速度,而且超强学习能力的人。这也是我现在阅读的目的之一。
但我现在亲身经历,就是别让数字成为你阅读的目的,别让一年200本书,300本书荒废你的时间,而不是充实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