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的时候,喜欢我们班的女班长,为她写了我人生中第一封情书,因为紧张那张纸被我揉得皱皱的, 铅笔字松散地写着,“我喜欢你的大眼睛,还有,你笑起来脸上的小酒窝。”
结果女班长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是,“我们是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再说了我爸妈肯定不会答应我谈恋爱的。”
于是,学生时代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告白以失败告终。可是,事情却没有结束,没错,我的那封情书被我爸我妈发现了,至今仍然想不明白,藏在如此机密的地方是怎么被找到?
那天晚上,我挨了我妈人生中的第一顿“暴打”,原因是“不好好读书,整天脑子就想着谈情说爱”。
我的家教很严,是那种不动声色的严,也是那种“棒下出孝子”的严。
那时候在家里,父母从来不主动谈论所谓“儿女私情”的话题,偶尔说起,只会说早恋影响学习,让我想都别想,专心学习。每次电视上有比较敏感的画面,比如说接吻之类的,他们会马上换台。
所以我在家从来不会谈论班上的女生,实在要说,也要面无表情,装作毫不在乎,一定装得对女生毫无兴趣。
否则我就是每天想入非非的坏学生代表。
就连那个时候的学校也规定,男女之间不能交往过密。那个时候,我们都被灌输一种思想,男女之间来往是不对的;男女之间互送礼物是不对的;对对方好更是一件坏事。
慢慢长大才发现,我错过一些特别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时光。
2.
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甚至于第一次have sex,所有的“第一次”都留给你什么印象?在我看来,所有的第一次都是美好的,但更多是慌张惶恐和东躲西藏。
你说你独自自主,住寄宿学校,离开父母就可以随便谈恋爱,可以放纵自由,可以夜不归宿,可以打耳钉,穿超短裙,你可以随心所欲作者你喜欢的事情,看起来自由无比,但心里总是惴惴不安。
因为你每次回家,你又要扮演另外一种角色,一个品学兼优不早恋的好学生。
你渴望自由恋爱,但又不想父母误会,害怕被冠以“早恋少年”的罪恶称号,因为你内心还是一个希望得到赞美的孩子。
演员黄磊说,“早恋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混蛋的词儿”。他强调,十几岁,情窦初开,对异性产生兴趣,在日记里开始出现某个人的名字,开始有秘密,开始尝试交往和了解,这一切都是特别美好的事情,为什么要管呢?
他说,“我永远不会翻我女儿的手机,更别说日记了。我会教她保护自己,别越界,如果越界,做好安全措施。恋爱,哪有什么早晚。”
年少的我们,喜欢一个人,会在日记里倾诉,在情书中表达;与喜欢的人一起嬉戏玩耍,一起开怀大笑;两人相视一笑,心跳加速,脸颊微红,男生假装无意碰了一下手,又马上缩开。
我觉得这就是爱情最初的味道,这些种种都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那些写满情话的情书和写满秘密的日记也将会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看过这样一个段子,说的是有一姑娘,30多岁了,有一次和男朋友去开房的时候还要打电话跟她妈撒谎说,是去女同学家住。
我们的父母总是习惯对我们说,现在谈恋爱还早,等到时候就随便你谈。
可是什么时候是该谈恋爱的时候呢?18岁?20岁?25岁?还是30岁?
不依靠一点一滴去积累,以后怎么能够成熟?
正如“one”作家红肚兜儿写道,“那些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的人才可怜,他们不懂得爱情,以为生活就是一场计划,做了父母眼中乖孩子,却成为异性眼中毫无吸引力的loser。”
“现在的家长禁止他们的女儿在大学的时候谈恋爱,一毕业了又想着马上会有一个有车有房的高富帅来娶她们的女儿,想的真美呀。”韩寒的话也是这个道理。
3.
其实我们都知道,感情这个事情,管得越严,越会反弹;骂得越凶,越会抵制。
就像我一样,虽然我父母一直反对我谈恋爱,可是我高中的时候还是义无反顾投进了“早恋”的大军,虽然最后因为高考异地分手,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因为我觉得很值得。
教科书上没有性教育,我们男生就会看小电影,看岛国动作片;严禁谈恋爱,就只能偷偷摸摸搞“地下情”;什么不能做,不能说,往往在自己瞎摸索下什么都做了,什么都说了。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我们没有办法提意见,已经固化的三观,要求他们改变简直比登天还难,我们能做就只有尽量沟通,还有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开明的父母。
假如我将来有了孩子。
如果是男孩,我不会反对他早恋,相反地,我会引导他在在恋爱中学会承担责任,引导他学会如何跟女生相处,不要认为感情只是玩玩而已,在一段感情中学会尊重女生,不要随便玩弄别人的感情,不要变成“感情骗子”,让他学会尊重每一段感情,负得起责任,也担得起后果。
如果是女生,我也不会反对她谈恋爱,我会教她学会保护自己,尽量别越界,要是越界,要学会做好安全措施。我希望她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不要以为性是龌蹉,资本或是交换筹码;我希望她不会被人骗,不会对爱情和性感到紧张或是害怕,不要觉得处女就高人一等,未婚先性就是肮脏的,可耻的,罪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