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着写一写。
对于我来说,没有项目管理,就没有ME+这门课。
因为项目管理工作结识的这些人,他们养成的这些工作方式,最终促使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最开始的兴趣正来自于这些优秀项目经理的自我管理模式。
讲个小故事,16年我们评估师小组在北京做一个项目的评估工作,4个评估师来自于德国、荷兰、波兰和中国,每天早上7点吃完早餐就坐车到项目地点开始工作,因为有许多资料和访谈基本上到9点才能结束工作。10点钟我们就又聚在一起交谈,聊一聊各自的工作生活,然后喝酒放松。
一天夜里,我们选择在月光下的湖边跳舞,度假村里的住客们被我们吸引跟着跳到深夜才结束,那场畅快淋漓在很长时间给了我能量。这些项目评估师对工作的明确目的和时间的安排,让我非常受益。看起来是工作狂的执拗,其实是明确目标之后的调整。对于评估师来说,自我的提升除了从项目中获取经验,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评估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在暂时的透支身体和团队交流中,他们做了权衡。
人生不就是如此吗?从来没有绝对的利弊,而在于能够结合环境、他人与自我而进行权衡的掌控能力。
我离开项目管理的一线工作已经很多年,离开的时候也只是个小角色,也许没有办法站在非常宏观的角度去理解项目管理与自我提升之间的关系,但评估师的工作让我在规则、标准上还是相对熟悉,我从生命周期、过程管理以及项目经理的角色几个方面来聊一聊这些方面在自我提升上的影响。
一、西方管理的流程化
西方哲学讲究的是任何人看到就能理解,理解就能执行,相比东方哲学里的各种深奥的金句,这种流程化的理论更利于传播和实践。我常常拿KFC的流程来给学员打比方,不论是不是有过烹饪的经验,只要进入了KFC,参加了学习拿到了手册,就都知道通过几步可以把上校鸡块端到客户面前。
我理解的项目管理在项目计划阶段,要做的也是这样的工作。工作分解结构、责任矩阵、里程碑、都是在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立马可以着手的小任务,逐一完成,项目也就水到渠成。15年在非洲考察项目的时候,我记得遇到一个法国的项目团队,在非洲呆了快3年,听说还在计划阶段。虽然笑谈他们效率太低,但对计划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许多项目完成后也证明了计划缜密行带来了质量的高级别和资金最大程度的节约。
在个人的提升中,许多人是有项目级别的大目标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和愿景,但之所以总遥不可及,某种程度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分解成日常可以去执行的小任务。它像一张巨大的饼,在我们面前,却不知道如何下嘴。
ME+里,我把个人规划从愿景、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清单、习惯养成这些部分逐层分解,正是取自于WBS的理论。
二、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管理中,我们按照时间将项目分成项目前、项目中和项目后三个阶段。项目前期重计划,项目中注重团队合作和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时反馈和调整,项目后看重知识管理和评估。
项目计划我在上一段基本讲到,不再赘述;
项目中注重团队和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我想和其他管理模式也没有什么相违背之处。之所以提出来讲,是我在项目评估的过程中惊叹于项目管理卓越模型对“人”的重视。在我早些年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对项目经理能力的重视是自然存在的,但是对于团队成员的授权、沟通、培养等等相对来说还不是非常在意,而这恰恰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许多机构都会重视对高层的培养,中低层的培养则相对以工作技能为主,但这就存在着成员主动性的缺失风险。并且,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是万能的,用有限时间尽可能深入自己的擅长领域,在薄弱环节寻求成员的协助,这是现在看来更加可取的提升方式。
在个人的提升中,每个人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懂得分析团队成员的优势,带着平等尊重的态度去沟通,这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有效利用方式。
在ME+里,我在沟通管理、个人认知部分,会讲性格分析、天赋与激情,都是基于此。
项目后的评估和知识管理两个重点,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是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形与无形两类知识的整理做了阐述。我们古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现代组织机构中,人员的流动是司空见惯的,但因为人员流动,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流失了,这就太可惜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已经完成以后有完善的制度流程留住这些知识资产,也是项目管理里的重点。
在个人提升中,也是如此。我们每天匆匆忙忙,做了不少,却没有时间和意识去思考复盘,一些经验和教训随着岁月流逝,下一次遇到的时候我们似曾相识,却不得不重头开始。
在ME+里,我讲知识体系,知识管理,输入与输出,带着大家把自己真正的财富留住,让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站在过往的经历之上,为生命赋值。
三、项目管理中的PDCA循环理论
PDCA——计划、执行、反馈、再执行。
这个循环流程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方法,在强调计划重要性的同事,强调过程中要做常规的反馈,及时发现风险及偏差,以免造成更严重的目标偏离。
这个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知道对于自我提升的重要作用。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计划了就开始去做,不做永远不会知道能达到什么程度,但过程中还是不能忘记及时反馈总结,加以调整,循环使用,目标必然越来越近。
在ME+的所有课程里,我都是按照这个流程来设计,也以此来督导学员的学习和实践,在自我管理的时间、精力、效能部分尤其如此。
四、模型与标准
为项目管理建立一个标准和模型,这也是我觉得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IPMA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结合全世界项目以及项目经理的经验,整理一套项目管理的卓越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参考这个模型,每个项目都可以对比出优劣势、缺失点,以及将来可改善之处。模型在不断地更新,项目也依照这个标准在不断地提升。
在个人提升的部分,其实这也是个提升的好办法。结合自己的目标,去给自己定一个“卓越模型”,模型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套理论,重点在于我们有了一个对比的标准,心里有底了。随着自我提升的不断更新,模型也可以更新或者更换,整个提升处在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在ME+中,每个课程力求给大家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模型”,它也许不是最前端最先进的,但它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提升的基准,或上或下,一旦开始,就离理想更近了。
其实细说起来,项目管理可以用在个人提升上的理论、理念和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在这个条路上也能不断精进,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