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使人归于尘土。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圣经~诗篇九十篇》。
入殓师,在日本还有另外一个称谓~纳棺师。而在中国又名遗体整容师。工作职能一般是做遗体的清理与消毒、穿衣、遗体面部修复及化妆。
这并不是一个人人皆知备受欢迎的职业。在我国从事这一职业的一般都隶属于民政部门,像日本电影《入殓师》中社长开办的私人公司基本上比较少见或者并不存在的。许多入殓师不但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每日与遗体接触,甚至有些谋杀、车祸、残肢断臂腐烂身体所带给人视觉与嗅觉的不适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更不要提及社会人群对此行业的误解、疏离和鄙夷,婚姻与社交生活都会大受影响。
不久前一位认识的长辈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月前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没有一丝征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让我不禁想起这部关于死亡的电影,也让我重新思索电影之外的生命的意义……
电影中小林大悟失去了心爱的乐队工作回到家乡,在狡猾的社长招聘启示“圈套”中小林大悟进入到了入殓师的世界里……
社长说:入殓师就是把逝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最重要的是充满爱。
生命,是如此重要又脆弱的东西。
当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肉体在这个世界上所接触的最后一个人的体温就是入殓师。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很难想象一个人面对着僵硬的尸体有多少耐心和礼貌要讲。
小林大悟第一次接触到一个重度腐烂的遗体之后,那种冰冷变异的恐怖与令人作呕的腥臭令他心神不宁。其实每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与尸体有交集,餐桌上的鸡鸭鱼肉都不再有生命的温度。但同类生命的消失却总会带给人异样的感觉。回到家的小林大悟看到餐桌上妻子摆放的鸡肉不禁令他再度联想到那具令自己感到不适的遗体,他冲动的褪去妻子的外衣将自己的脸颊和嘴唇贴在妻子的肌肤上,去感受一个有温度的生命,去拥抱一个活生生的人。
死亡,如此令人恐惧。
为什么会有死亡?谁能给我一个完美真实的答案?去询问科学还是思考哲学?去拜访智者还是自我苦苦寻求?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圣经~诗篇》。
电影《入殓师》中描述了几个人的死亡。异装癖的男孩、无人看管的老人、车祸离世的少女、病亡的妇女和老人、还有小林大悟同乡澡堂的老板娘。每一个生命的消失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每一个人回首往事可否都是劳苦愁烦的旅程?
没有人会真正的喜欢死亡,如果能够快乐的生活有几人愿意离弃自己的生命呢?
看尽生死的火葬场点火员感慨的说:“死亡就是一扇门,它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消逝,而是穿过它进入下一个旅程”。
入殓师,这个被无人肯干世人遗弃的职业,在社长无法找到员工不得已在报纸上登招聘信息的时候小注了一下职位(旅行助理)。如果每个人都认为我们今生的生命不过是一场旅行,那么谁又能告诉我旅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呢?为什么一段旅程必须要以死亡为结束呢?
我想找寻生命的源头和死亡的含义……
私欲怀了胎,就生下罪来;罪即得逞,就生出死来。——《圣经~雅各书》。
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圣经~传道书》。
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罪的工价乃是死。——《圣经~罗马书》。
罪是因,死是果。这个世界都是有罪的人,所以这个世界所有人的结局都是死亡。
在社长的小公司里摆放着三个不同价位的棺材,入殓公司的秘书叹道:火化时都一样了,最终都变成了灰。人这辈子最后买的东西都是由别人帮你挑选的。
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一切的忙忙碌碌不过是触及了生命的皮毛,那份最珍贵的灵魂何处安放?
对死亡初始的恐惧令小林大悟甚至对平日鸡肉食物都深感不适,妻子与朋友的反对意见在社长一番河豚鱼白的说教之下,让小林大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这种认识还没有触及生命真正的意义。
除了植物其他的生物哪个不是以别的生命为食,你尝尝这鱼白,好吃的让人为难。社长说。小林大悟似懂非懂的看了看面前的美味。入殓师不被大众所接受的理由在社长面前是如此脆弱,入殓师并非单纯像他们所鄙夷的那样赚死人钱,只要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工作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何况每一个人的生命岂不是靠着其他生物来维系吗?生活,就要好好的享受,美味如西施乳才是生命的意义之一,这是社长的人生哲学之一。
九年前我妻子去世的时候是我给她化的妆,从那时起我就是一个入殓师了。社长看了看身后妻子的遗照对小林大悟说道。能为心爱的人细心呵护最后的一段路程还能有比这更美好的慰籍吗?这是社长的人生哲学之二。
从小看自己长大的澡堂老板娘不幸去世了。曾经因为自己是入殓师一度绝交的老板娘的儿子在目睹了小林大悟悉心为自己的母亲整理遗容,将生前最爱的围巾系在母亲身上的时候,曾经的厌弃与不解烟消云散了。
爱,从来都是这个冰冷的世界里唯一的温暖。
在亲眼目睹了小林大悟一丝不苟满怀着对生命重视的工作流程之后,妻子与朋友重新对入殓师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尊重生命的人才会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当配乐大师久石让为本片谱写的主题曲《memory》一次次响起的时候,那份对生命的颂赞对人生的追忆对离世的忧伤无不一次次敲在了观影者的心坎上。
大提琴曾经是小林大悟的梦想,这个梦想来源于儿时的记忆,虽然日渐长大的岁月里他也曾痛恨过这些回忆……
在小林大悟的童年回忆里,河边那些充满着寓意的石头和家庭演奏会大概是他最记忆犹新的事情。回到家里坐在儿时拉大提琴的位置,他又想起了这些以及那位抛弃自己离家出走的父亲。
是音乐带给了小林大悟对生活不至于破灭的勇气,在家中为曾经的温馨记忆弹奏,在旷野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弹奏,在公司为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弹奏,而唯一的那一个心结在等待解开的时刻到来……
当收到父亲的死亡通知书的时候,小林大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伤感,这个离家出走多年的父亲形象在他的心里仿佛已经变成了幻影。
直到小林大悟赶走了殡仪馆散漫的工作人员之后,自己动手为父亲整理遗容看到父亲手中那颗代表着歉疚和思念的小石头的时候,不禁潸然泪下。当初离开和久不归家的爱恨情仇在一个逝去的生命面前都烟消雨散了……
这是电影正片中小林大悟最后一次做入殓师。
在做入殓师的时光里,小林大悟找到了他所认为的人生意义、完结了自己与父亲几十年的心结、得到了妻子与好友的重新认可。
而在电影之外,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答案。
我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重新梳理电影剧情仿佛对我来说有些困难。在电影中所见识到的死亡和现实中相比似乎还少了些什么。
那位长辈的突然离开让他的家人顿时陷入了痛苦之中。一个生命的完结最辛苦的不是这个生命本身,而是身边的人。如果人生只是一个旅程,现在谁能告诉我下一站是哪里?如果人生的意义像鱼白一样是极致的享受那么生命消逝会不会令人无比惋惜?如果人生只是物质无休止的堆砌,谁能命定身后化作的灰尘?
《入殓师》没有给我答案,这超出了这部电影本身所能够完成的使命。虽然这部电影非常优秀,优秀的让我在这里语无伦次随心而发的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圣经~提摩太后书》。
如果有一个人离开世界,我希望上面这段话可以成为那个人的离世宣告……
《入殓师》,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荣获第81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日本电影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录音。唯一遗憾的是久石让为电影所作的配乐与得奖失之交臂,不过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圣经~启示录》。这段经文送给那位离去长辈的家人,愿上帝怜悯保守你们,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