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的电影没有快进地看完,看当初那个戴着面具跳舞的赫哲族少年慢慢成长成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岁月在改变,似乎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小鲜肉了,但某些成长却也让人莫名欣慰。
但是看完了电影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叫万物生长。也许就是悟性不够,电影看的少了,经历的少了,也就看不出深意了。
只是最后带着耳机听片尾曲,真好听,韩庚如同低喃的嗓音,带着落尽沧桑的无奈和释怀,见与不见,纠结的从来就不是事物本身。
电影只是电影,我想至少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没有大体老师的陪伴,大部分的医学院都不会将福尔马林尽浸泡的尸头大喇喇摆放在教室。
最近听说一枚尸头就要好几千,即便是资深脑外医生也觉得宝贵,更何况是医学院,哪有可能如此挥霍。
似乎电影里的青春在迷茫以后都会用性来排解过于浓重的荷尔蒙,但是这招真的有用吗?只在所谓的疼痛青春小说里出现的剧情,是否真的就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上演?
没有人能够笃定地说出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同。
但很多人的青春是克制着的,甚至是压抑的。
未曾越过性的雷池,未曾破坏过任何公物,未曾违背过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判断,甚至,未曾用脏话丰富人生。
是不是没有歇斯底里的发泄,没有醉酒后砸酒瓶的快感,没有捏着某人下巴放狠话的情绪,从未在人生中引起大骚乱的孩子就没有青春?是不是他们就在青春的岁月里过早的走向了老年的平和和情绪的死亡?
不,青春一直都在,我们谁都有,只是这样的青春太苍白。原以为精彩的瞬间仍旧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褪色,终有一天,我们可能只记得当初的感觉,却忘掉了整个事件,这,就是不轰轰烈烈的人生。
印象深刻的是秋水和柳青在实验室不欢而散之后,秋水说的内心独白,爱上了一个自己根本就不认可的人,所以说不清的自我较劲,所以压抑茫然,所以不知所措,所以不惜用伤害来掩盖。所以不愿面对,只想逃避,宁愿装作一副被全世界都遗弃的模样,却忘了给自己过去的勇气。
也许就如同秋水所说,青春里的虚张声势,自我厌恶和反感,也许就是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
小满是个悲情的姑娘,她到底和年轻的处长是什么关系我还是没太看明白,若真是夫妻,那这男人倒是真大度。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小满想的还是秋水,这样的爱情,虚幻的不切实际。也只有18岁的少女才能拥有这样的情怀,甚至于,现在十八岁的孩子也早已不这么纯情了。
也许是从未爱的如此轰轰烈烈和彻彻底底,也许是太久太久不知道年轻的时候原来可以这样的不顾一切,所以对于爱情至上这四个字早已没了儿时的记忆。
关于爱情的启蒙应该是还珠格格,那个为了爱放弃一切走天涯的故事。现在想想,电视剧固然经典,但这样的传达未免滋生了少女们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你是风儿我是沙的缠绵悱恻,浪迹天涯并非浪漫相随,也许将面临更多的痛苦磨难。琼瑶故事里的主人翁有情饮水饱,似乎有了一个相爱的人,一切都可以背弃,甚至殉情。殉情究竟是坚贞还是懦弱,没有尝试过的人也许没有发言权。但这绝不是青少年应该去学习的部分。也许我们还缺乏了点恋爱教育,如何在爱里不要太用力伤害别人,又如何在爱里说情诉求,不要委屈自己。
有人说柳青和秋水的设定差异太大,有看点,却爱的莫名其妙,不知道两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爱的,更不知为何就能爱的死去活来。
我想两人的催化剂 也许是蹦极。
记得曾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深不见底的峡谷上一座230英尺高的吊桥和10英尺高的石桥上站着同一个美女,同一个电话号码,吊桥边的男人更愿意表达对美女的好奇。被恐惧唤醒的肾上腺素进而引发了与平日不同的情绪体验,很容易就让人混淆成为爱情,并将这归咎于身边的异性。所以蹦极失重那一瞬间,两个人相互依偎的那一刻,紧紧的拥抱之下,在周遭没有任何踏实的依靠的时候,两人成为彼此的唯一,再这样的时刻,有多少的恐惧就会激发出多少的爱吧。
半空中看到身边紧紧拥抱的这个人,很容易就会想要过一辈子吧。
对于柳青和秋水来说,对方都是太不一样的人,完全不同、甚至无法认可的人生经历在某种情况下会引起微妙的心理变化。而姿色相对平庸,浓浓学生气的白露就成了不常记起的部分。
如何能够让一个处女座的人吃得满嘴油腻甚至滴落到满世界都是,这样的情绪失控或许也只有相对极端的人才能做得出来,已经不在乎自己的形象,想要宣誓主权却也不愿将就。会将身边所有一切编号归置的井井有条的白露,想必精神上也是洁癖的,无法接受秋水的变心,最后的这一闹必也是经过无数次纠结过后下定决心了分手,才能走的不回头。
只是在她和华清男约会的时候,还能看出她依然没有放下。只是和华清男的约会来的太快,快到让人无法相信。
万物生长的结尾倒是很写实,并不是所有的医学生出来了都会选择当医生,都能够做医生。白老师在尽他所能的告诉学生医学的严肃,但若不是身边有病患,或者长期能够接触病患的孩子,很少能够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每一处血管,每一个肌肉的分布,每一块结缔组织的形态都那么复杂,远不如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来得吸引人。
早年,医药代表还很火的时候,医学生熬不出头,就都去做了医药代表,风气最坏的时候,学校的学生都知道仪器和药品成交背后的程序,私下流传,谁谁谁因此发家致富。刚开始或许还嗤之以鼻,但慢慢的,好多人都默默走上了这条路。
也会有一些很可爱的老师,营销做的如鱼得水了,却开始思考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的本质来了。商人言商,固然要利,但也该有救死扶伤的信仰。
于是放弃了高薪做了个穷教书匠,他比任何一个一直在学校教书的营销老师更懂规则,但却不教技巧,甚至不提私下交流的规则,只在灌输医药人应当有治病救人的思想。
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但也许这样的初衷和鬼鬼众筹出版<写给非广告人的广告常识>一样,哪怕力量微小,但只要影响一个人便已是安慰。
絮絮叨叨,万物生长,日子不紧不慢。青春是自己的,不需要雷同,电影,看看就好,日子,还是自己的。千万别想不开跟着学,在遇上导演或伯乐之前,或许更容易遇上精神科医生,毕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情商入门的第一课。
最后,不得不吐槽一句,沙地里砂砾那么硬、实验室里环境那么阴冷,是如何能够勾起欲望的,导演的口味未免太重,深切表示无法理解哇,小盆友千万别学,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