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分享的书籍是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在这本书里,李老师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36个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并列举了自己经历的一桩桩事例,给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书中谈到了有关教师的尊严、教育与惩罚、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的因素、如何阅读理论著作、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何对待教育失误等等,这些都是所有教师可能遇到的教育难题,而这本书又谈了大量的与班主任工作有关的话题,例如对待“后进生”的问题、确立班委、安排座位、班级活动、班级意外事件处理等等问题,这些都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在工作中这些宝贵的建议我们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从教几年来,每接手一个班,我都会遇到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后进生。我一直认为: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当付出很多的努力,后进生的成绩仍然难以提高后,我就会有种挫败感,因没找到好的教学方法而苦恼。看了李老师的《如何善待“后进生”》一文后,我有所释怀。李老师告诉我们,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实际上是转变自己的心态。所谓转变心态,也就是换一种儿童的眼光,站在后进生的角度去想他们的难处,你会感到这些孩子不但可怜,而且可敬。这从何说起呢?那么下面且听李老师的分析——
1.这些孩子听不懂课,可是他们一年四季无论寒风还是烈日炎炎,每天总是准时到校来做一件事,就是听他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十二年!换做成人,能做到吗?他们容易吗?2.后进生成绩一直倒数,常受到老师的呵斥,同学的嘲笑,家长的打骂,然而他们从不丧气,不悲观。在校常被老师骂的后进生多年后见到老师,照样那么尊重,那么亲热地称呼“老师好!”这是一种多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后进生也许考不上大学,但长大后自谋职业做生意,屡屡发财,因为他们能适应商场的摔打沉浮,人生的跌宕起伏,他们为何能有所成就,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早在学生年代就练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啊!他们所拥有的超强的抗挫能力,不正是学生时代被老师的一次次呵斥、臭骂、罚站。。。。。。所培养锻造出来的吗?
听了李老师的分析,仔细一想,我真的觉得,有些方面,我还不如后进生呢!他们果然是可敬又可佩呀!做老师的,要着眼长远,想到孩子今后的人生,想到孩子自身的潜能,孩子身上所具备的闪光点,就不会因孩子的成绩而纠结于心,闷闷不乐了。然而对待这些后进生,我们还是要尽我所能地不放弃自己的希望和努力。
关于转化后进生,李老师通过实践给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感情倾斜,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个人对后进生的爱隐蔽起来,不动声色地转化为集体对这个学生的爱。第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第三,引导集体舆论,让后进生从集体中获得力量,感受温暖。第四,允许后进生犯错出现反复。第五,要以表扬鼓励为主。第六,暂时降低要求。
在看到给后进生降低要求时,我想起魏书生老师曾教过一个全部由差生组成的班级。魏老师要教他们写作文了,魏老师说:“同学们啦,咱们得学写作文了。”孩子们吵着说:“老师,不会写作文。”“孩子们啦,不会才要学呀!”“学也学不会。”“这哪成啊,魏老师带着大家体验体验生活,就能写了。”魏老师便带着他们走出教室,祭扫烈士墓;回来后,魏老师见他们一个个心潮澎湃,便趁热打铁,魏老师问他们:“什么感觉呀?”“挺感动的。”“孩子们,把你们内心的感动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啊。”“老师,写不出来呀!”,魏老师说:“那这样,魏老师把自己写的念给大家听,大家听写下来,也算是一篇好文了。”“老师,不会写字。”“孩子们,这样,遇到会写的写上,遇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好不好?”“老师,不会用拼音。”魏老师说:“那同学们,哪个字不会拼音,就用画圈来代替。扫墓不会,先扫圈。然后呢,咱们再一个字一个字解决。行不行啊?”看,魏老师多有耐心啊!面对他们,魏老师遇到的困难,没有讥讽,也没有生气,而是一步步降低要求,直到学生能够接受为止。李老师和魏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在这本书里我看见了对于一些教育难题,李镇西老师都能够巧妙化解;对于一些人事关系,他也能够娓娓道来;对于一些不正之风,他还能够一阵见血;对于教育本身,李老师却充满了睿智与胸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铭记在心的。一个好教师应该对自身有不断地要求,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或许不会成为和李老师一样的名师,但不追求进步和成长,我们将注定平庸。教师是平凡的,工作是琐碎的,时代赋予的责任是重大的,但我们追求平凡、拒绝平庸。最后,让我们不忘初心,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向着明亮那方,一路前行。
鸣皋中心小学 教师:赵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