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放慢了写文的更新频率,是因为突然觉得有点迷茫。从刚开始在简书上写作时的激动,到现在的纠结,我需要点时间和自己进行对话和反思。我的迷茫好像比其他人来得早来得快,我在简书上今天是第20天,写了19篇文章,其中有4篇收入私密未公开。
迷茫在于写文章过于关注阅读量,阅读量对我的心情波动有太大的影响:阅读人数多我就非常开心,有激情、有干劲;阅读人数少,我就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
这感觉就好像少年时暗恋一个人,既想获得对方的关注,又很害羞怕他发现自己的不足。很矛盾、很纠结、没有效率。
所以我得停下来,想一想,梳一梳,理一理。
第一,可输出内容越来越少,需要尽快输入
一直看到简书里面的作者在说,“输出”倒逼“输入”,这话不假。当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发现没啥好写了;或者写着写着,觉得干巴巴、没有味道。是由于案例太少、所知有限,没有办法写出精彩纷呈、案例丰富、引用经典的文章。
我也留意过大神们在文章里面提到过各种方法,比如“印象笔记”记录法等等,真的只是停留在“看过”,从没有去动手试过。为什么不试?可能觉得比较麻烦、没有时间,或者还没有到逼到自己必须“输入”的境地。
没有内容、没有案例、没有观点,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是时候尽快“输入”了。
要找到对自己来说最有效的输入办法,这个方法是必须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至于很快放弃的。那么,我该如何输入呢?
输入时间:从作息时间上来看,唯有早上起床后、上下班地铁上时间是属于我自己,其他时间都被工作和家人填满。早上提早半小时起床、加上地铁上的时间,一天一个半小时碎片化时间,来做输入。
输入内容:碎片化时间只能看碎片化内容。各大著名公众号的文章,社会热点和经济相关的内容、转发量高质量好的文章优先看。周末可以有半天时间,用来有选择的、有效率的阅读书籍。
输入工具:研究一下各种笔记APP,找到最合适自己使用习惯的笔记工具,用来记录碎片化的精彩内容,以后可以随时调取。
尽快输入,才慢慢会有沉淀;不开始,永远不会有成长。
第二,太注重功利,忘记了写作的初心
关注阅读量是好事,至少能够从阅读量上来了解自己写作进步了没有、内容打动人心了没有。但是过度关注,却会让自己找不到写作的意义。
哗众取宠、跟随热点、做标题党,我都尝试过,发现跟随热点和标题党的确容易吸粉、阅读量最高。反而我自己喜欢的几篇文章、来源于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文章,却乏人问津。
我还加了几个简书作者群,其实我有仔细观察过,我把文章丢到群里后,相比较之前,阅读量最多高了5个。我相信大部分同意被拉进群的作者,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文章,以获得更高的阅读量而来。反正我自己是这个心态。这个心态不对,我检讨(所以这周开始我再也不发链接了)。
生活中我是一个很不喜欢注重功利的人,也希望自己写文章能淡泊如水、清新自然,就像和别人对话一样。但是被这浮躁的网络、功利的心态影响了自己的初心。
把写作的初心找回来,我的初心就是:记录工作,记录生活,记录我身边遇见过的人和故事。无论读者爱不爱看,我都要坚持记录着,说不定很多年以后,这些记录成为我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第三,到底要在简书平台上获得什么?
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真正想到答案。我是看到某个公众号的一个作者提到在简书上写文章获得了很多打赏。当时很好奇下载了简书,于是开始了简书之旅。真正进入简书后,我看大部分的签约作者也未必能在打赏上面获得多少利润(一家之言,不必当真)。
简书上的一部分精英写手,引领潮流,能够获得出版商和公众号大号的青睐,出版或转载文章,令人羡慕,但这毕竟是少数。
简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多的是一个记录和交流的平台,给更多的想写文章的人一个抒发的空间。想想小时候咱们的笔友情节,多多少少也会体现在简书上面,希望能够以文会友、交流看法。
如果一开始就奔着大号和出版而来,我到认为这样的想法有点过于理想化,毕竟在网络也好、实际生活也罢,精英的意思就是天赋异禀、且凤毛麟角。
但不排除,坚持不懈的、永葆初心的写着写着,有一天,我们在简书获得了意外惊喜。
我期待惊喜,但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