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虽然有一些知识碎片,也非常有意思和实用,但是没有设定目标与主题。这个月还有5天,想想8月,不要认为自己能做许多事情,就做1件吧。
【今日知识碎片】
001脱不花的经历 读《朋友圈的尖子生》
青词:非常感叹脱不花的人生经历。同样17岁步入社会,差别为什么如此大。是什么造就她,又是什么造就了我。是17岁前后的每一步,包括性格、成长环境、家人影响等等。八十年代,在中国的三线城市,她的妈妈就带她到处旅游,这是比较不见的。 非常震撼我,我看到第三天了还没看完。人生的每一个节点,值得去反思。又想到日本的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之所以被李欣频老师推荐,她是在问我们,松子人生有几个关键节点,几次事件,其实可以完全有不一样的人生。分析她人的人生,反思自己的人生,这是双倍的经验和收获。
002诚信 诚信的意识放在首位。个人征信记录
青词:早餐时,看新闻讲到一些学生贷款后,没有重视这个合约和诚信意识不强,导致后来影响到自己的买房买车和生活许多地方。无论现在还是过去,自己还是作为教育孩子,都要建立这个诚信当头的观念。 无论社会环境如何,诚信是巨大的无形的财富,一不小心也会成为负资产。
003健身房 会员制,低价人多满意度降低。升级 2.0,市场细分或体验感上谋出路
青词:新闻第二则 中国的健身大军,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如何从传统健身房的经营模式中突围,值得去观察和思考。传统的健康房,抛开场地,硬件资源投入,引入人力和营销诸方面,光靠会员制不是长久之法。想到读《见识》时,商业的本质是让人花钱。我觉得可以想一想,比如我们想要健身,可是又难以坚持。作为健身,怎么更好;那作为健身房,又如何更好。
004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深深地不配得
内心底的声音是你不配拥有它。为什么你明明想要,却又不敢要。遇到聊得来的异性,只要对方表达出任何一点对我的好感,我就反感这个人,见面绕得远远的。又比如家人排第二的孩子。 习惯性自我压抑与自我不否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不敢拥有好东西。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要,是因为他对于积极回应的良好预期,这种预期来源于无数次的积极经历。相反,每一次被拒绝的经历,都会唤起种种羞愧、窘迫、丢脸的体验,出于趋乐避苦的本性,人们就会害怕再去体验那些痛苦的感受。于是压抑需要、放弃需要就成为一种防御性的手段。
这种习惯防御的人,在依恋关系中通常是回避型依恋。因为这些人在0-3岁的关键时期,种种情感与需求得不到父母,尤其是积极回应。 做一个被抛弃和被忽视的孩子是什么体验,有一个回答是:觉得这个世界上,自己不是任何人的最重要的人。这里的任何人,包括自己。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一句经典台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短短八个字,蕴藏着深不见底的绝望。 不配拥有的背后是一种恐惧。
——武志红公众号文章《忽视自己的人,只能过低配人生》
青词:我也有这个问题,许多时候对物质、美好的东西、爱都不太敢提要求,觉得不需要,其实是不敢提要求,觉得自己配不上,不配得。有时候也自卑得很,买东西想用价格来装点自己的自信,其实这样获得的自信也是不真实的,不坚固的。
005僵硬,只是身体想要保护你 (被性侵时 )
一个人在面临危险情形的时候,如果认为自己有获胜的把握,会反抗,如果认为自己很可能在反抗中输掉,会逃跑。
如果无论是逃跑还是反抗都无法确保自己的安全时,那么身体会进入第三重机制,僵硬。
当人的身体被攻击者掌控,心里极度害怕重伤或死亡的时候,极端生存反射作用就会接管身体。这时候,身体会变得僵硬,双手无力,如同残废,说不出话,哭不出声。这种反应被叫做紧张性不动。
身体认为,如果受害者在此时进行反抗,会遭受到更大的伤害。不仅如此,受害者的心率和血压都会变得微弱之极,甚至会突然犯起困来。
所以,现实生活中,当受害者向你常开心扉时,最好的办法是信任对方,告诉她们:这并不是你的错。 ——武志红公众号
青词:愧疚感,是一种非常非常负面的情绪。
006保护孩子的攻击性
付出感,用牺牲感,去引发小孩子的愧疚感。愧疚感是攻击性的天敌。 (孩子)这些或明或暗的攻击,在帮助小孩从原本的亲子一体的关系中分化出去。
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小孩的攻击性其实是有心理意义的,他们通过攻击,来确认自己是安全的,也通过攻击,去划定自我的边界。完全没有攻击性的小孩,会长大,但永远不会成长。这也是为什么,妈妈能给小孩的最大的心理营养,除了亲密感,就是稳定感。一个稳定的妈妈,才能让小孩稳定。
——《让孩子懂事,是种残忍的教养》作者 懒妈) 武志红公众号
青词:小时自己就是乖小孩子。现在也会说自己的孩子,乖,听话,懂事。有时我也带着这个觉知觉得不好。以后还要再重视一点。像我就是没有攻击性的人,自然能量也比较难发出来。认识自己,心理学习之路漫长呀。
007 罗辑思维说“团建”: 为什么搞团建
不过有一位朋友提醒说,你们别觉得老板傻,这种团建没有什么用,老板是知道的。但是偶尔搞一次,能迅速地把团队里形形色色地人分辨出来。
在这种团建中,不配合、不乐意的人,肯定是“刺头”。“刺头”不是本事大,就是协作能力差,今后要注意,要么大用,要么不用。
还有呢,在这种团建里面特别积极、特别配合的人,通常都没有什么主意,但是好调动、好差遣。 这件事提醒我们两点。第一,老板干什么事,未见得真是奔着表面上的那个目标去的。也许副产品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第二,观察人,最好把他放在某个特定的情境里观察。这样,他的内心才会暴露无遗。
青词:刚入社会的时候,在工厂做过一段时间。有时候主管来了,工友们马上就表现积极,一看就是表现出来的,当时我一直想不明白,明明都知道是装的,我就觉得好假呀,后来想明白,谁都不笨,但人家就是想看你的这种“积极与配合”。如果一个人,连管理人员来了,都不愿意配合表现一下,确实也说明问题呀。你是盲目的自以为是,你以为自己有才不屑。你有能力,要么走,要么先深潜啊。 人性是根本呀。了解自己都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