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出舒适区:
我们总是很羡慕有些人学什么像什么。而我们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些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做这些事情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满足于在舒适区中生活,从来没有尝试走出舒适区。我们们生活在“足够好”的世界中。一般说来,“足够好”就是足够好。但重要的是记住,选择总是存在。如果你希望变得更擅长某件事情,你就可以做到。
本书中提出挖掘自己潜能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你也许发现,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相对较为容易,然后你会继续逼迫自己。但有时候,你偶然碰到了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远也做不了。想办法去逾越这些障碍,是通向有目的的练习的隐藏钥匙。
就像举重运动员,每次会给自己一点点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让自己的“舒适区范围”一点点地扩大!慢慢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2 心理表征:
这个词从心理层面给我们解读了刻意练习时候的心理过程,读完觉得很有意思。作者阐述的很多心理感知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有所体验的,但我们却不能用这些专业的术语来解释。
对于心理表征,作者是这样定义的: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是信息预先存在的模式(比如事实、图片、规则、关系,等等),这些模式保存在长时记忆之中,可以用于有效且快速地顺应某些类型的局面。对于所有的心理表征,有一点是相同的:尽管短时记忆存在局限,但它们使得人们可以迅速地处理大量信息
而我的通俗理解就是:在我们做某件事情,执行某个技能的之前,我们能在脑海里完全臆想出整个过程,甚至最后结果所呈现的效果。
比如,演奏吉他或者感情时,看到谱子你的脑子里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手该按哪个位置了,耳朵里就已经听到想要的的音符了!这意味着你已经非常熟练了。熟练到如果自己按错了地方,你自己就能立刻反应过来并及时纠正!
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两个同样努力的学习者,其中一个会不停地重复已经犯过的错误,哪怕就纠正之后依然会如此。但另一个却能自我不断的调整,越练越好。其实,就在于他们的心理表征模式问题!第二个同学的心理表征能力很强,所以能够快速地自我反馈并纠正。而他之所以能做到,前提也一定是长久的练习才让自己形成印象非常深刻的心理表征!那些能够“盲弹”的人都是因为“心理表征”能够让他们做到下意识的动作了。
所以作者提出:
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
而且,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炼技能。
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步一步地尝试着做一个动作,在此过程中,也就积累了心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