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都是在看术数之类的书籍,也挺好,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缺少心灵上的归属,说的具体一些,就是少了根本指导的本源之感!儒释道传承几千年,现实实际是在解决人心深处的慰籍和感悟!这些东西在平时不显露,但人要想到达更高的层面,特别是在思想,思维上,有重大突破,这是必然的选择!可以举个例子,禅学中,有一为一切,一切为一的公案传世,这个公案在易学上的应用可谓大矣。
今天无意间翻看道德经,其中第二十五章,拿来解读一番,其意味也深长,写一点东西,与大家分享,也是乐事一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基本都是以自然现象的角度,切进人伦尘世,追本溯源。我们也不能免俗,也从这样的角度去说道说道。第一句的描述,与我们太极是极为相似的,混而为一,周流六虚,什么都在一起,什么都有,这与盘古未开天地时的无极已经是两种形态和阶段了。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总结和神话,是不是谁也不知道,但从哲学上来说,存在即是合理,没人来推翻,我们就这么用呗,偶尔也要用用拿来主义,也不错。这时的天地尚未成型,也是混沌一片!盘古这么一斧子下去,太极就有了,天地也有了,天气轻盈而上升,地气混浊而下沉,就这样,天地就有了,又是一个神话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太极是早于天地形成的,也就说明了这句话的合理性。
后面的几句话也就是在说明和描述老子心目中的太极的样子和性质。起个名字,就叫道,进一步来说明道的特征就有了人的味道了,从这点看,老子的类比象的运用挺娴熟,一看就是高手!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几句我的理解,就是在讲人世之状了。
大,在老子眼中和强,壮,高,顶峰等意思的等同的,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人生赢家,盛世辉煌一样的感觉!俗话说,物壮则老,盛极则衰,到了顶峰,下面就一定是下坡路,细观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不管是人,还是物,样样皆是如此!用句时髦的话,这叫生物周期律!到了这样的阶段,就要逝去了,能到逝去这个阶段,也说明辉煌过,人生足矣!
逝曰远,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人生有定数,万事万物皆有定数,也就是气数。既然是人写的文章,自然也要从这个角度理解。过去都说人可以活120年,说明还挺长寿!起码也要过一个甲子,否则都是夭。这么一说,起码也是好几十年,现在回想我们的爷爷辈,或者我们儿时的事物,也觉得挺遥远,经不住一声叹息,转眼已经几十年了!这就是历史了,凡是过去的都将成为历史!中国为何历史悠久?说白了,不就是时间长呗,古董都是越远越值钱!
远了,为啥还要反呢?这个要从生活的角度最好理解。我们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一样,从早上醒来,见到爱人和家人,说着每天都差不多的话语,开始一天的工作与学习,然后结束一天的劳累,准备休息,同时预想着明天的生活,周而复始,天天继续!好像每个人都是在经历这个过程,让人乏味!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虽然每天都在重复,但每天都不太一样,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新的希望,新的收获,新的人生百态,历史也是这样,朝代的不断更迭,人生的起起落落!渐渐的我们有了这种感受,历史就是无限的重来,只是每次都不太一样!那些刻苦研究《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各色人等,不就是想从中找到循环的规律和要点,等待守株待兔的机会!所以《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所以说,老子是天人,一点也不过,这要活多久,才能这么究竟和明白!
法,就是效法,这是比较客气的说法,正经的说,就是规则,你不这么干,就是死路一条,这是为何呢?人法地,人,在周武王时,就定位了,人为万物之灵。就是这么有灵气的生物,也要顺着地走,人要生存,所有的物质条件都来自自然,你不听地的,你活的了么?!那里有水,那里有树林,那里有野兽,等等,都是自然规律,你也只能顺着人家画的道走。
地为何要效法天呢?天就是天时,雨雪风霜阴晴都是天在决定,地上的很多灾害都来自于天,同时,地上万物生长也要看天的脸色,比如古人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总结的天的规律,你一步错,就可能步步错。就是这么如此应验!
天又要效法道?道是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规律,天地的规律,各行其道,严丝合缝。
最后一个最有意思,道法自然!何谓自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地的运行规律,决定事物变化的依据。
其实就是循环了,合远曰反如出一辙!你再怎么折腾,都还是要回归本源,这和禅学中的一为一切,一切为一可谓殊途同归,不离本源!儒家也讲自省,慎独。儒释道也合一了。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是一家,王重阳也是开宗立派之人物,早早就领悟这一层面!
以上全是本人闲暇之时,所诌之小文,各位看官,就雅俗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