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三个星期以前,受到心羽师姐的邀约要进行一次分享。当时觉得时间还早,也是对自己的突破就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没想到时间匆匆过,稿子迟迟出不来,我以为自己的拖延症又发作,实际想来是因为害怕辜负,总觉得不够完美,担心不能为听众带来价值。
周日下午的办公室特别安静,或许是周末的缘故,群里也很少家人互动,天时地利人和,近半个月的沉淀,我自己与自己展开了心灵的对话。
不需要掌声,不需要别人的评价和肯定,这原本就是属于我自己的生活,我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我们要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世界从没有让我们成为谁?这个世界喜欢的是我们成为自己。所以我们要完成的是自己的梦想和心愿。——陶然·童悦
用文字记录成长的点滴——以终为始 活在当下
开场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站在演讲台上,想要用手势向观众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会使用左手还是右手呢?听过樊登老师讲《高效演讲》的姐妹们一定知道这个梗。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主题来在于听读《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关于习惯二“以终为始“的理解。这是一个关乎我个人对未来,现在,过去的思考。
我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向前看十年,从过去到现在,邀请大家帮我一起找找是哪些因素带我走到了现在。第二阶段,向后看四十年,如果我想要80岁时候实现我的人生理想,还需要补充些什么?
1、结缘。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怀孕6个多月,像大多数妈妈一样,第一个宝宝是照书养的。按照书上的说法,这个时候孩子听觉触觉都开始逐渐建立,父母要开始给孩子听音乐、讲故事,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学习之路,一条学习如何带孩子的学习之路。于是乎,2013年,我有缘听到了《一场价值百万的演讲》,这是累积法创始人赖国全老师关于教育的演讲,顺着“累积法”这三个字,度娘把我带进了 “137家长大学”,从此开始结缘童悦老师,开始了至今已经7年,未来会是终生的学习追随。
2、转变。也正是这种追随,让我从一个骄横、固执己见,从不听别人意见的直女,逐渐变成了一个遇事会刀刃向内,反求诸己,内观自己的学习者。
相比于很多的家人,七年时间里我成长得很慢,可能比蜗牛还慢。但我深知正是童悦老师传递的这种潜移默化的能量,带着我一点点改变,让我成了孩子的好朋友,我家大人的亲密伙伴,全家五口三代人家庭关系的润滑剂,我乐享在这种从容和幸福之中。
分享两个小故事,看一看我的另一面。
故事一: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比较固执,牛脾气,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摔东西。在家里碗柜中有个不锈钢的大碗,上面有个凹进去的大坑,记忆中是七年前我一次暴怒之下的杰作,至今想起当年发火把它从厨房扔出去,它在客厅了打转的场景。发脾气的起因是无端的,最后问题也没有因为我发脾气就解决。摔打之后迎来的是和老公近一个月的冷战,一度质疑我是不是嫁错人了。
现在的我也会有情绪,也会有冲动想要动怒的时候,但是我会大声喊出自己的情绪,让家人知道此刻我是个炸药,远离一会等,我泄了气,没有杀伤力力了,再来问明原因,探究解决办法。我越来越平和了。
故事二:五年前孩子上幼儿园的时,有一次放学回来陪她做数学题,讲解了三遍之后孩子仍然不会做题,我毫不征兆扇了孩子一耳光,谩骂: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当时打的动作完全无意识,骂的语言更是完全显现自己的无知——我居然用一个三十岁人的思维去要求一个四岁的孩子。其实这是一种对教育地无知,焦虑,恐慌,以至于野蛮。
幸好幸好,我遇到了一群爱学习的志同道合的伙伴,跟随名师指引一路突破,不然这样的场景还不知道要上演多少次。
同样是孩子成长的问题,现在的我会关注自己作为母亲的语言模式和行为习惯,试着用《父母的语言》中学到的亲子沟通的3T原则,共情关注她的状态,与孩子进行交流,更多地引导她说出内心地感受,最终建立我们共同的行动计划。
比如2020这个特殊超长寒假,孩子体重飞增,手机依赖,当看到学校视力测试,体育达标测验结果的时候,孩子特别沮丧,向我寻求帮助,我们一起分析原因:长时间看手机留下的后遗症。提出目标:减少看手机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孩子提出自己的担心害怕自己自我控制力不足,忍不住怎么办?
经过一家人的头脑风暴,一起建立了一个养“机”计划:到了晚上8点半差不多作业都完成以后,全家人把手机放进一个固定的地方,然后一起出去散步。目前已经执行了一个月了,一家人有了意外收获:每天有了锻炼,我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断改善;跟孩子有了亲子交流,共同语言越来越多。
3、展望。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回望,我能有今天这份平和和从容,源自多年前选择相信。相信经典的力量,相信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成长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所以有了必然的奇迹。
我常跟孩子说,爸妈是你成长的助梦师,我们会竭尽力量去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梦想;其实我们更应该是自己的助梦师,正如童悦老师一直在引导的:我们要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老师说:世界从没有让我们成为谁?这个世界喜欢的是我们成为自己。所以我们要完成的是自己的梦想和心愿。
梦想和心愿是什么?是我们站在现在,对未来的自己产生的美好的期望,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力量。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二个习惯讲“以终为始”,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是的,人生,原本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每个人一出生,生命之钟的倒计时就开始了。知道有一个结尾在等待着我们,那么对生命的爱惜,对光明的求索,对人间温情的珍爱,对丑恶的扬弃和鞭挞,对虚伪的买来和鄙夷,我们都将坚定很多。
端午前的一个周六早上,我跟先生一起去吃特色小吃,从公园中走过,因为走的时间长了些,遇到了不同晨练的老人,有的悠闲自得辟一处净地沉浸在自己的瑜伽世界中,丝毫不被外人打扰;有的聚成一团互相切磋书法艺术,其中一位看上去有些身份的老人越说越兴奋,想必当年在单位里也是指点江山的领导派;有的依然分享者自己一辈子错过了多少次发财的机会,现在还有什么机会可以继续开始;还有看上去年龄不小的仍然不辞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
当时的我就受到触动,不自然地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老了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像他们中的某一位?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我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80岁的我,坐在电脑前和相伴学习的老姐妹们一起写回忆录,围坐在一群孩子中间给他们讲故事,和老伴手挽着手看夕阳……
为了画面中的那个自己,我选择当下的我每天在精舍群汲取能量,跟孩子拟定共同的学习计划,和大人共同承担分享生活……
所以我要认真地对待今天,因为“此时”的我,一定是今生最年轻的我。
呼吁:关于开头用左手还是右手的问题,樊登老师解释是这只是演讲时锦上添花的事情,我们更多需要关注的应该是演讲内容本身。是的,人生只是个过程,我们要关注的是内核,提升生活本身的价值。
这种价值来从哪里来?著名心理学家毕淑敏提出可以试着写下自己的“墓志铭”,只有当人对自己临终前的墓志铭清晰的时刻,才算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才知道当前的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才是你最重要的事。
借用最后一点时间,分享一篇跟我产生共鸣的墓志铭:“生是死的开端,死是生的延续。如果我50岁后死去,我会忠孝两全。为祖国尽忠,为父母尽孝。如果我5年后死去,我将会为理想而奋斗。如果我5个月后死去,我将以最无私的爱善待我的亲人和朋友。如果我5天后死去,我将回顾我酸甜苦辣的人生。如果我5秒钟后死去,我将向周围所有的人祝福。"
亲爱的姐妹们,假如你有时间,不妨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思考下你会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些什么?然后再请认真地策划下自己的一生吧!
祝愿每一位姐妹都能从容地生活,拥有多彩的人生。